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1092
开药重又重,加重副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在《家庭医生》今年第6期,我曾向药厂呼吁,希望多多关心小儿,多生产一些适合儿童服用的儿童剂型药物,避免发生丸药呛入婴儿气管而发生窒息事件。本期我却要向儿科医生和为人父母者呼吁,“良药虽可口,慎用切莫违”。

    当今药厂为争夺市场,往往同一种药被包装成七彩纷呈的多种剂型。而不同药互相组合成合剂,两种合剂中的药物却往往大同小异。于是就会出现以下误用药品的情况。

    一、同一药被重复应用 最多见的是退热药。目前儿科最常用的退热药是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像百服宁与泰诺两种药都是扑热息痛制剂,被制成水剂、滴剂、咀嚼片和片剂。当一种药(如百服宁)用后还不退热,急性子的父母若再给另一种(如泰诺),结果剂量加倍,热是退了,副作用也接踵而至。而最易搞错的是口服了扑热息痛,又给一剂退热栓塞肛。事实上退热栓的成分也是扑热息痛,于是上下给的都是扑热息痛,剂量倍增。更成问题的是时下不少治感冒的药,像感冒灵、感冒止咳糖浆中都含有扑热息痛,量虽不多,若不看清说明,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儿服用,那就非过量不可。

    二、混在合剂中的药重复应用 近年来,一些儿童用药被做成合剂,本来做成合剂是无可非议的,几种药按固定处方配成水剂或颗粒冲剂,服用非常方便。尤其对爱开“中药铺”、喜欢“西药中用”的医生,大可不必将处方开得连边角都不放过。病家取药也不必成包成袋,又担惊受怕漏吃七彩药中的一种。这类药物中目前时兴的是治感冒类药。内含成分大同小异,总不外乎止咳药、支气管扩张药、解热药,且多多少少还要加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或扑尔敏或赛庚啶。假如做医生的不看清有效成分,凭印象、照药名开药,那非得吃重药不可。读者都知道,相同菜被炒成杂烩,吃重了最多会说乏味,可是药吃重了可就麻烦了!这不是开玩笑,目前有的医生,甚至老医生,还会在开了某些含扑尔敏药的感冒糖浆后,再另开扑尔敏。上文所述的那位医生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开了七种同功效药水,那曦曦就非得呻吟怪叫,脸色发青不可了。

    这里还得呼吁厂家,请你们务必在药品包装上清清楚楚标明内含成分和剂量。尤其在中成药中,如果你的确加了西药,就必须注明药物名称和剂量,而不要遮遮掩掩,只露“半边琵琶”,想卖一个无“任何副作用”的“纯中药”制剂的美名。如此,即使万一药物过量,当诊医生也不至于做“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而能及时做相应有效的处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