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1304
蛙人:实为步态异常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什么原因使得孩子的腿成为蛙腿呢?群众说是打针打的。有关专家提出三种可能性:假劣药品可能是元凶;将静脉注射的药物实行肌肉注射;超剂量滥用药物或反复多次注射,损伤臀部肌肉。

    根据蛙孩下肢的形态和步态异常这一特点,我们就先从步态异常开始分析,把儿童常见的步态异常拿来对照,看看哪个能“对号入座”。

    剪刀步态 孩子两条腿呈强直紧张状态,迈步极不灵活,总是把一只脚迈向另一只脚的前外侧,两腿呈交叉状,类似模特步态,且足跟着不了地,只靠脚尖走路。这种痉挛性运动失调,是脑性瘫痪的特征,是主管运动的大脑锥体系统特别是锥体外系统对运动的“微调”出了毛病。

    蛙孩显然不是痉挛性剪刀步态,可除外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病患。

    醉汉步态 病人走路步履蹒跚像醉汉,时常与对面来人擦肩相撞或自己撞在门框上,被人骂做“酒鬼”。他并没喝酒,完全清醒,但却控制不了自己走路的步子,闭上眼就站立不稳(闭目难立),甚至摸不到自己的鼻子(指鼻困难)。病变多在小脑。较小的孩子应想到髓母细胞瘤;成年后发病,且有家族史,应想到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在同一家族中数代遗传。
, http://www.100md.com
    蛙孩走路有些踉跄,但不东摇西晃,不是小脑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鸭步态 病儿两边摇晃着走路,像鸭步,同时腰向前弯,屁股隆起,站立时,让他一条腿抬起,抬腿侧的屁股并不是相应地抬高,反而下坠;平卧时大腿屈曲,向两侧分开膝关节很困难,大腿内侧肌肉很紧张。这是“先天性髋脱位”的特点。如果幼年行走很好,鸭步是后来发生的,可能是髋关节化脓性或结核性炎症的结果,拍片或CT检查可看到骨关节被破坏。

    蛙孩的双膝不是难以分开,正好相反,是并拢困难;蛙腿不是从小就有,多在学龄后发生。看来与自小鸭步态的先天性髋脱位不同;蛙孩拍片,看不出髋关节脱位及骨关节破坏性病变,可除外骨关节炎、结核病变。

    肌营养不良 病儿上楼梯十分困难,必须一手扶着楼梯的栏杆,另一手支撑在上楼梯的大腿上才能登上一级楼梯;病儿仰卧后想站起来,先要翻身成俯卧位,再屈曲膝髋关节,并用手支起躯干成俯跪位,然后用手支撑在膝盖上帮助膝关节伸直,使身体呈深鞠躬状,以后两手逐渐在大腿前支撑上移,帮助身体一点点直立起来。这一典型的动作,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特殊征象。这种遗传病,生后可能很正常,少年后才逐渐发病,最后瘫痪在床,预后不良。
, 百拇医药
    蛙孩并不是肌无力,不是站不起来,而是蹲不下,没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那些特殊征象。

    蛙腿实质 “蛙孩”的共同特点是:臀部外观明显异常,外上1/4处凹陷,当地人叫“没屁股”;走路双脚外撇,呈“卓别林步态”;坐位时两个膝盖一定要分开,并拢十分困难;下蹲时,先要身子前伏,双膝自动分开,双髋后挺,外形极像蹲坐的青蛙,严重的根本就蹲不下,上厕所都困难;仰卧时髋膝关节要屈曲,双腿不能平放。“站不直、坐不拢、蹲不下、躺不平”的特点说得很形象。孩子为什么采取这种姿势?孩子指着屁股上外侧那个塌陷的部位说“痛”,影响随意活动。触摸那里有板结感,有触痛;这里正是肌肉注射的部位,而这些孩子都在几年前有反复注射的历史。给这些孩子动手术(当地叫拉屁股)时发现,注射部位及其周围的肌肉、筋膜形成致密的瘢痕样粘连,难以松解。但多数蛙孩在经过“臀筋膜松解术”之后,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看来蛙腿的实质就是“臀肌筋膜挛缩症”。

    注射引起的臀肌筋膜挛缩症是因为所用的药物有问题。蛙孩多数都有反复多次用苯甲醇稀释青霉素注射的历史。苯甲醇具有局部麻醉及防腐作用,其0.5%~2%溶液可用做某些药品制剂的防腐剂,其2%注射液曾用做青霉素的溶剂。但由于它有溶血作用并对肌肉有刺激性,早有争议。这批蛙孩的出现,给该药用于肌注做了结论。反复注射混合了苯甲醇液的青霉素,从而引起局部组织化学性炎症,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机化萎缩,筋膜纤维粘连、瘢痕挛缩,注射部位臀部塌陷、疼痛,严重影响运动,从而出现上述一系列的症状。症状并非注射后立即出现,而是逐渐累积形成。

    预防办法是:有刺激性药物应尽量避免肌肉注射,对说明书中注明不宜肌肉注射的药物,决不可肌注。苯甲醇不宜再作为溶剂。青霉素类改为静脉给药,可避免大剂量反复肌肉注射引起的化学性刺激。肌肉注射时,注射部位及时热敷,有促进吸收、防止局部反应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