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学龄前期
编号:11631797
“宠物”小毛巾代替了妈妈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如果孩子睡觉时,总要拿着一样东西,甚至放在口里,您是强行夺走呢,还是顺着他?

    好友燕子的儿子安安已经会走路了。我到她家时,安安正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玩玩具,奶奶在厨房里忙活着。好不容易等到燕子两口子下班回来,安安高兴极了,抱着妈妈的腿不放开,好像久别重逢一样开心,燕子也左一口右一口地亲着安安。

    吃完中饭,安安玩了会儿就要午睡了。燕子抱着他去房间,过了几分钟就坐回我身旁和我聊天。我随口问:“安安睡着了?”

    “还没呢!你一年来一次,我得抓紧时间和你聊天!”

    “那安安自己睡,行吗?”我有些犹疑,刚才安安多黏母亲啊!

    “行,只要给他那条小毛巾,连我也可以不要了。我们两口子都是临床医生,天天忙得很,早出晚归,碰上夜班,安安几乎几天见不到我们的面,我们回来时他睡了,我们走时他还没有醒。有时觉得很对不起他。”燕子叹了口气,“也许我们陪他的时间少吧,他已经习惯我们不在身边了。现在他每天睡觉前都要含一块小毛巾才能睡着。我曾试着不给他,他便哭闹着不肯睡,就算我哄他,他也不干,只认那块小毛巾。我只好妥协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勤洗那块小毛巾。”
, 百拇医药
    我们进房去瞧安安,他已经进入梦乡了,嘴里叼着一块洗得发白的小毛巾的一角。“你这个儿科医生认为我这个成人科医生的做法对吗?”燕子问我。

    “对,你不必过于紧张!”我安慰燕子,“这是婴幼儿的自我安慰行为。它是一种天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些行为的出现标志着幼儿自主性的开始,很多儿童都曾有过。

    “任何小玩具,如填充布玩偶、长毛绒动物,以及非玩具物品,如手帕、枕头、毯子,甚至柔滑的丝袜、衣服、面料等,都可能成为孩子自我安慰的‘宠物’,也就是孩子的‘依恋物’。随着自主性的发展,幼儿不再完全依恋父母,很多幼儿从两岁开始表现出对物体的依恋,对这些‘宠物’的依恋,可以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安全感。虽然不能替代对父母的依恋,但有些时候可以替代抚养者的安慰,使自己在独处时不需抚养者在身边。

    “我曾经在门诊遇到很多有这种行为的孩子呢。他们有的睡觉前喜欢不停地摸被子边,有的咬着一个心爱的玩具而不肯换其他玩具,有的自己揪着耳朵才能入睡……”
, 百拇医药
    “是吗?看来我儿子并不孤单啊!”燕子爽朗地一笑,“但,不知这种情况会维持多久呢?不会到他结婚时,还要叼着这又破又烂的小毛巾睡吧?我没意见,我的儿媳也会有意见的。”

    我忍不住笑道:“如果孩子的自我安慰行为是无损害性的,则不必制止,顺其自然。孩子到四五岁时,这些行为会自然消失的。幼儿对物体的依恋可持续到上小学前,随着自信心的发展和对外界兴趣的增加,会很快放弃他的‘宠物’的。

    “因此,对孩子的依恋物一般不需要干涉,更不应生硬制止甚至强行夺走孩子的依恋物。如果孩子在依恋‘宠物’期间显得比较过分,拿到不应该拿到的地方,不能分离哪怕是几小时,以至脏了不让洗、找不到则不能入睡、破旧了不肯扔,就可以适当限制或采取措施。对孩子的‘宠物’,可以准备两个一样的,交替使用或备用。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来说服孩子不要将容易掉毛的长毛兔子放在吃饭桌上。总之,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清洁和安全。

    “但对于少数还出现其他情绪和行为异常的儿童,如果只是依恋某种物体而不与别人交往,就要请儿童心理行为专家,检查其是否有心理疾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