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96499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不可少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3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6.03
     □周 方

    汶川大地震中,有许多人发生了骨折,对于这些骨折患者来说,手术后一个很重要的康复措施就是功能锻炼。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为什么把功能锻炼看得这么重要呢?这往往是许多骨科病人及家属所不理解的问题。我们知道,创伤骨科治疗工作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而医疗护理的各项措施也都是围绕这个目的进行的,无论整复固定,还是手术治疗,都只是完成了初步的治疗工作。即使骨折愈合,也距受伤肢体功能恢复相差甚远,要想尽快地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多种形式的功能锻炼。有人用“三分治疗,七分锻炼”来形容骨折的康复过程,可见骨科病人功能锻炼是多么重要。那么功能锻炼到底有哪些意义呢?

    促进消肿 骨折后,骨折处的软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肿,使得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因而会出现伤肢肿块。该肿块若不及时消除,可导致相应软组织黏连,甚至变硬,从而影响肌肉的收缩功能。而通过功能锻炼,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促进血肿吸收,肿胀消退。
, 百拇医药
    促进骨折愈合 伤肢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可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使骨折部更为稳定;还可以改善骨折部的营养,增进骨折的愈合。功能练习也可以矫正微小的骨折错位,利于骨折的愈合。

    促进血液循环 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长期卧床的病人,如果肌肉没有舒缩运动,血循环会变慢,使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伤病的愈合过程会延长。另外,如果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缓慢流动,容易形成血凝块,称为“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较大,从血管壁脱落下来,随血液进入全身循环,可引起心、脑、肺重要器官梗死,严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

    减少并发症 经常活动锻炼,可以预防骨、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

    具体的功能锻炼一般分三期进行:

    早期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肿胀和稳定骨折。功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基础上,患肢肌肉做有节律的静力收缩和放松。既我们常说的用力绷紧和放松,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
, 百拇医药
    中期 从伤后2~12周至骨折临床愈合为中期。在此期间,伤肢肿胀逐渐消失,疼痛缓解,骨折断端出现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稳定。此期主要进行患肢的不负重功能锻炼,除继续进行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医护人员和健肢的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的近端、远端未固定关节的功能活动和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增加主动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减少功能障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同时,应配合理疗方法达到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后期 一般为整复固定或术后3个月,也就是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多数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功能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功能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正常力量,注意全身功能训练的协调性以及步态训练。同时结合训练目的和病情变化配合理疗方法。

    (作者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