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51912
从菜鸟向骨灰的品酒历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9日
     在音乐厅听交响乐,必须保持沉默;在美术馆看画展,请勿喧哗;但在品酒会上,我们怎么也得发表几句评论,以示对酒的欣赏和对主人的尊重。正如波尔多大学酿酒系教授埃米尔·佩诺在《品酒》中指出:“品酒是一种大家共同分享的行为,而且我们在品尝之后不能没有评论。一杯在手,畅谈感受与享受美酒同样有着许多特别的乐趣。”

    如果你的评论只是“好喝”或“不好喝”,显然还停留在“菜鸟”阶段。在那么多绅士淑女面前,未免有些露怯。我们起码应该沿着视觉/外观、嗅觉/香气、味觉/口感的品酒顺序,依次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比如你刚喝过的那杯霞多丽白葡萄酒,也许可以这样去描述:“优雅的金黄色,有苹果、柠檬、香草和紫罗兰的香气,还有坚果和烤面包的味道。口感醇厚,回味悠长。”

    如果再上一个台阶,可能就会尝试去判断这杯霞多丽的酿造方式、产区甚至年份(未知酒标的“盲品”)。比如这样的评论:“色调偏深黄,酸度显著,橡木味适中而内敛,烘托出丰沛的果香,后段浮现烤杏仁、奶油和蜂蜜的甜美味道,线条流畅,结构均衡。可以排除澳大利亚霞多丽的可能性——没有那种热带水果味;也不像加州霞多丽——没有那么厚重的橡木气息;似乎更具勃艮第霞多丽的大家风范——但又不像出自夏布利,没有夏布利那种深邃的矿石味;再往南一点儿,也不像蒙哈榭那么细致;如此丰润肥美的质地,或许应该在梅索与高登-查理曼之间……”

    如果是“骨灰级”葡萄酒爱好者,则会超越干巴巴的感官分析,上升到吟诗作赋、对酒当歌的艺术境界了。比如《纽约时报》“美食特工”露丝·雷克尔曾写过一个名叫丹·格林的品酒高手,到纽约Lespinasse餐厅拒绝侍酒师推荐的香槟作开胃酒,而是要了一瓶勃艮第白葡萄酒——但没有要经典的夏布利,也没有要侍酒师提议的伯恩丘白葡萄酒,而是偏偏从夜丘的红酒产区蜜思妮挑了一款白葡萄酒(蜜思妮只有Georges de Vogue伯爵葡萄园种植有0.5公顷霞多丽,年产量不过2000瓶),年份为1989年。

    且看这位品酒高手对这款葡萄酒发表的评论:“我站在森林深处,正是早春时候,树上嫩芽抽叶,新叶一片柔绿,微风吹过,叶面轻轻翻拂,迎着阳光,闪耀出微微的银色……森林里很凉爽,我们脚下有条小溪,缓缓低语倾诉,蕨芽之间的紫罗兰正伸出头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