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95807
闽海沙中蚕 食疗两相宜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6日 《中国医药报》 2008.06.26
     我家乡闽南和对岸台湾沿海漫长的沙滩,生长一种名叫“沙蚕”的软体海生动物。这是一种食药兼优,吃鲜的味美,吃干的味香的著名海产品。沙蚕干品自古以来为海外华侨探亲时常购的传统海产,不少海外华侨还常常写信叫家眷邮寄,喻之为“思乡菜”。

    沙蚕,学名叫“方格星虫”,与陆地的蚯蚓同属环节动物,体长圆形,一般长15~22厘米,体壁纵肌成束,与环肌交错排列,身上有细格子纹。它们生活在海滩的泥沙中,夜间或涨潮时钻出泥沙寻找食物,退潮时又钻进去。沙蚕运动很独特,靠吻部及肌肉的收缩,在海底泥沙中钻穴,也能在水中作蛇形游泳,以混在泥沙里摄食有机质。

    沙蚕营养价值相当高,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碘、硒、氨基酸、纤溶酶、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含量高达68%。沙蚕还是一种著名的“海药”,它味甘咸,性寒,有清肺、滋阴降火的功效,主治骨蒸潮热、阴虚盗汗、肺痨咳嗽、胸闷痰多,还能治牙龈肿痛。沙蚕的另外一种主要成分是“二十碳五烯酸(EPA)”,EPA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有“血液清道夫”的美称,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血栓和脑梗死,降低血压,健脑益智,改善和增强记忆,增强思维敏捷性,提高学习效率及改善视力等功能。据报道,日本利用沙蚕提取物治疗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已有所突破。我国1981年开始对沙蚕进行药理实验,证明它有收缩血管,加快心率,增强心搏量和冠脉血流量等作用,对失血性低血压有显著的升压作用,并有良好的镇静、止痛效果,有补益健身的生理活性,有预防血栓形成和调节血压和血脂的功能。因沙蚕作用不少,身价不凡,故被誉为“海里的冬虫夏草”。相传,南宋景炎元年,京都临安(今杭州)失陷,宋幼帝赵昺和丞相陆秀夫等一行被元军追捕。南逃广东,途经福建东山岛亲营村时,小皇帝因惊悸疲惫,积劳成疾,咳喘不止,当地渔村一位叫潘穆齐的老汉连忙熬煮沙蚕汤救驾。不几日,这位幼帝竟体健如初。潘穆齐因此被封为“例赠太监”,至今墓碑俱存。如今,野生沙蚕资源有限,市价居高不下,许多做家长的仍不吝购买,给家中的“小皇帝”熬粥吃。
, http://www.100md.com
    沙蚕是闽台沿海地区一道古今著名的“海洋虫菜”,可鲜炒,可蒸煮,也可油炸。当然,鲜活的沙蚕用来烹饪味道更加鲜美。沙蚕味极鲜美,且浓度大,有“天然味精”之称,煮菜时放几条沙蚕,再放点食盐,就不用再放味精,其味道十分鲜美可口。

    节假日闲暇,笔者喜欢邀约几位文朋诗友,聊天漫谈,有时品饮功夫茶过头,未免肚子发牢骚。这时,家里保存的沙蚕干就被我派上用场。沙蚕干体为长扁形,长7~8厘米,宽近1厘米,一条条如透明塑料片,壁薄中空,有韧性。我们家传统的烹调方法是在热锅里放下一大把食盐,猛炒至热,然后把沙蚕干炒至微黄不焦为度。一条条金黄透亮,像普通香烟长短的沙蚕干殊香扑鼻。把这些出锅后的沙蚕,用剪刀剪断其中一端,敲出残留细砂。开几瓶啤酒,用炒熟的沙蚕干“单方独味”下酒。酥脆而鲜甜,味美而不腻,细细嚼来,慢慢品尝,咸鲜中透出酒意,人微醺,别有一种南国海岛的小吃情趣。我们形容沙蚕之好吃有一句谚语:“连舌头都吞下去了!”

    文/林长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