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分析评论
编号:11740684
益生菌市场太乱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生命时报》 2008.07.01
     起名五花八门 行业亟须规范

    人们对于吃的追求总是永无止境的,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具有保健功效的益生菌饮料会突然占据了乳品类的大半空间。有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乳酸菌饮料市场规模已达25亿元,年总产量突破50万吨,乳酸菌产业规模已超过160亿元。近五年,该品类年增长速度高达25%。

    然而,面对如此“繁荣”的销售前景,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却道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益生菌的市场太乱了。

    一字之差,功能相去甚远

    益生菌市场的乱首先表现在名称上。活性乳、乳酸菌饮料、乳酸饮料,还有其他一些五花八门的名字,足以把人搞晕。此外,记者还发现,很多产品都在自己的配料中标明了所添加的菌群名称以示科学可信,诸如“AB100”、“LABS”、“LGG”等。

    对此,王丁棉指出,别看“乳酸饮料”和“乳酸菌饮料”只是一字之差,其实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功能上也是相差很远。乳酸饮料只是在产品里添加乳酸调制而成的饮料;乳酸菌饮料,则是在其中加入了乳酸菌,并经发酵而制成的乳酸菌奶品。而后者才是具有增强人体机体免疫功能的真正的益生菌奶品。其次,夸大宣传也不可免俗地成为导致益生菌市场混乱的又一因素。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张灏说,益生菌的主要功效就是平衡肠道菌群,抑制肠道腐败菌。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提高抵抗力、美容等作用,只能说理论上有,但到底功效几何,却无定论。
, 百拇医药
    市场亟须规范

    一个市场的混乱,通常的都是由于缺乏规范造成。益生菌产品市场也是如此。

    据了解,目前我国执行的乳酸菌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1992年由原轻工部制定的《乳酸菌饮料》行业标准,另一个是2003年由中国卫生部制定的《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后者的标准中规定,乳酸菌含量要达到1×106个/毫升,且要在销售过程中而不是出厂后的3天内检出。但尽管这一标准已比旧标有了很大进步,仍与国际标准的1×107个/毫升相差甚远。

    张灏指出,现在市场上多数的酸奶中都会添加一种以上的益生菌,那么到底是每一个菌种应该达到1×106个/毫升,还是总数达到这个值也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只要求总数达标,可能就会造成一种情况,即作用强的、稳定性差的双歧杆菌,在同样贮存条件下,经过同样时间后所剩无几;而作用很弱、稳定性稍强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存留较多,多到足以使菌群总数达标。然而如此一来,过关产品的保健作用还是大打折扣的。
, 百拇医药
    此外,该新标准对益生菌产品的保质期及贮存条件等,也没有具体明确限定。比如,产品在货架存放了1个月后,它的活性菌存活含量还有多少?本应冷藏贮存的益生菌,在室温下,又能维持多久的活性?

    期待产业化发展

    英国某调研公司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近年来,欧洲国家对益生菌产品的消费,每年都有大约15%的增长,其乳饮料在乳制品市场的比例达到80%。而在中国,酸奶只占整个乳品市场份额的15%左右,其中乳酸菌奶饮品更是还不到5%。

    因此,王丁棉表示,我国的益生菌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究其原因,首先是菌种研发技术的薄弱。其次是益生菌的应用范围也较窄。在国外,益生菌的应用研究已扩展到塑料制造工业、药品、食品、种植和畜牧业等领域。“可以说,益生菌产品最终将向产业化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奶业上。”▲,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张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