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2 > 正文
编号:11611101
骨质疏松研究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kb)。

    骨质疏松研究新进展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委员会委员 作者:林华 2007-1-27 15:25:14 点击:9 次 发表评论

    2003年8月底,骨质疏松现状和治疗新进展研讨会在马来西亚召开,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评估

    如何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决定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目前WHO制定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用的是双能X线(DEXA)骨密度测量标准。

    以下人群应考虑做DEXA测定:(1)将要进行骨质疏松干预者;(2)有骨折病史者;(3)激素治疗3个月以上者;(4)继发性骨质疏松;(5)X线平片提示骨质疏松者;(6)有骨折家族史者;(7)体质指数低于20者;(8)45岁前绝经者。

    以下人群应考虑进行骨质疏松干预:(1)DEXA测定骨密度低且伴有其他危险因素;(2)脆性骨折且骨密度T值低于-2.0;(3)确诊骨质疏松骨密度T<-2.5;(4)糖皮质激素治疗且骨密度T<-2.0。

    骨质疏松的治疗选择及时间:(1)雌激素:治疗5年,停药后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将停止;(2)双膦酸盐:安全有效的治疗时间为5~7年,停药后作用逐渐消失;(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安全有效治疗时间为5~7年;(4)甲状旁腺激素(PTH):有效应用时间为18个月。

    骨质疏松治疗的现状与未来:(1)治疗前后行骨矿物质密度(BMD)测定(现在);(2)危险性评估监测治疗(将来);(3)2个椎体以上骨折的妇女不行BMD测定即可进行治疗。目前BMD测定依然是骨质疏松干预的主要指标。

    关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新观点:(1)骨量与骨质疏松无直接相关性;(2)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各有不同.它们与骨量的相关性也不相同;(3)年龄和骨量以外的危险因素能用于指导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骨量、50岁后的脆性骨折,长期皮质激素治疗。次要因素包括:体质指数低或减肥、吸烟、家族史、绝经过早、跌倒倾向。其他危险因素还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肝素)和患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等)。

    二.骨量的变化与骨折

    自WHO 1994年定义,骨量T值<-2.5为骨质疏松以来,骨量被认为是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评估的重要指标,骨质疏松的诊断必须以骨量测定为前提,绝经后妇女的低骨量预示着在任何情况下有发生骨折的可能。

    但临床实际应用时发现,骨量与骨折发生率变化的关系是复杂的,1%骨密度的改变可能会出现有40%左右的骨折率的变化,而10%以上的骨密度变化相对应的骨折率可能为40%,且这些骨密度的变化主要发生于松质骨而非皮质骨。

    研究者认为骨量的变化与椎体骨折的相关性很小,仅有约10%的人骨折发生率下降与骨量上升有关;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不足30%的患者骨折发生率下降与骨量提高有关。所以就学术观点而言,抗骨吸收药物治疗骨质疏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TXT附件(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