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2 > 正文
编号:11611097
常见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8kb)。

    你知道真菌具有的共同特征吗?

    2005年6月13~19日全国各地举行了第8届中国护足周,主题是“积极治疗足病,杜绝家庭传染”。

    在中国,每2个人中就有1人罹患足病,其中成年人发病比例高达75%;超过60%的足病为真菌感染,其中足癣发病率为45.2%,甲真菌病(俗称甲癣)占15.5%;40%的足癣患者是被家人传染的;在真菌患者中只有23.8%寻求治疗,其中50%的患者症状稍有好转就不继续治疗。

    真菌其实很常见,真菌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病原真菌的一般特性

    真菌(Fungi)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是一群数目庞大的细胞生物,估计全世界已有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它们的子实体小者用显微镜才能见到,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它们共同特征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产生孢子和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吸取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有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具有纤维素(或其他葡聚糖)或几丁质的微纤维或两者兼有的细胞壁的有机体。对人类和动物致病的真菌大约100余种,属于病原真菌。

    一、基本性状

    (一)形态结构

    真菌分单细胞真菌与多细胞真菌两大类,前者属于酵母菌(yeast)一般呈球形或卵圆形,后者称为霉菌(mold)或丝状真菌,呈丝状分枝,菌丝交织象绒球状,另有一些真菌可因寄生环境及培养条件(养料、温度、氧气等)的不同可交替出现两种形态,即在室温中呈霉菌型,在37℃或体内呈单细胞的酵母型,这类真菌有双相性,所以称之为双态真菌或二相真菌。

    真菌的细胞结构与一般植物细胞相似,有定型的细胞核及完善的细胞器,但胞壁与细菌胞壁不同,不含粘肽而是由角质及葡聚糖组成,也含有脂多糖蛋白质,其中酵母菌及类酵母菌皆以出芽增殖,不生长真菌丝,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丝状真菌分菌丝及孢子两部分,形态多种多样,分述如下。

    甲真菌病直接镜检见关节菌丝400倍

    1.菌丝(Hypha) 真菌在合适的环境中,由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菌丝继续生长并生长分枝,增殖的菌丝交织组成菌丝体。其中一部分菌丝深入被寄生的物体或培养基中吸取养料,称为营养菌丝体。另一部分菌丝向空间生长,称为气生菌丝体。气生菌丝体能产生孢子者称为生殖菌丝体。菌丝中各个细胞间有明显分隔者,称为有隔菌丝。主要见于病原性真菌。很多非病原真菌的菌丝无明显分隔,称为无隔菌丝。有些菌丝可呈各种特殊形式,如球拍状、破梳状、螺旋状、结节状、关节状、鹿角状、假菌丝。

    2.孢子 生成孢子是真菌扩大繁殖的一种方式。真菌孢子的抵抗力、形态及作用等均与细菌芽胞不同,分为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两大类。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的孢子叫无性孢子,这一繁殖过程称为无性繁殖。常见的无性孢子有5种:关节孢子、厚壁孢子、孢子囊孢子、芽孢和分生孢子。病原真菌属于不完全菌纲,很少产生有性孢子,大多数是无性孢子。

    (1)厚壁孢子:当真菌在不利环境中,由菌丝内胞浆缩浓和胞壁增厚而成,呈圆形。当环境好转时可生成芽管成长为菌丝。

    (2)关节孢子:菌丝断裂形成长方形两端略钝圆的孢子叫关节孢子。如白地霉和粗球孢子菌。

    (3)孢子囊孢子:为鞭毛菌和接合菌的无性生殖形式。孢子囊中所含的孢子来源于分枝菌丝或胞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囊内原生质浓缩集聚,割裂而成,一般数目较多,孢子囊形态多样,因种而异。

    (4)芽生孢子:由菌细胞出芽生成,见于念珠菌及隐球菌,前者(类酵母菌)出芽后孢子伸长呈丝状,但不见与母细胞分离,称为假菌丝,在假菌丝上的收缩点也可出芽成芽生孢子。

    (5)分生孢子:是子囊菌和半知菌的无性孢子,也是半知菌分类的主要依据,单细胞的分生孢子称小分生孢子,有蒂或无蒂,侧生或游离,分散或成群,圆形、梨形、卵圆形或其它形状,表面粗糙或光滑,或有或无各种纹饰。多细胞的分生孢子称大分生孢子,有纺锤形、棒形、球棍形、镰刀形及其它形状,两端尖或圆或一端圆,厚壁或薄壁,壁光滑或粗糙,有色或无色,分隔有多有少。

    (二)培养特性及繁殖方式

    真菌的哪些特性决定了其有极强的生存能力?

    1.培养特性 大多数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只需要水、盐,简单的氮源及碳水化合物就可生长,一般常用沙堡氏琼脂基(主要成分葡萄糖4%、蛋白胨1%、琼脂2%)培养都能生长。但需要弱酸性(pH 4~6)、较低孵育温度(22~28℃),充分温度和氧气供应才能生长良好。侵害内脏的某些真菌在37℃含血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真菌生长都比较缓慢,大多需孵育数天后才成明显菌落,菌落有下列三种类型:

    (1)酵母型菌落:外观湿润稠软致密,类似一般细菌菌落,镜检只见有圆形或椭圆形生芽细胞(例如隐球菌的菌落)。

    (2)类酵母型菌落:外观性状似酵母型菌落,镜检除见有出芽的细胞外,尚可见到假菌丝(例如念珠菌的菌落)。

    (3)丝状型菌落:由多数分枝的菌丝体向上生长组成疏松的绒球状,表面有很多孢子,显示各种色泽,菌落可呈棉絮状 绒球状 粉末状或石膏样,其正面和背面可显示各种不同色素,常作为鉴定菌种的参考。镜检可见有纵横交织的菌丝及各种孢子(例如各种癣菌的菌落)。

    2.繁殖方式 有多样性,包括出芽增殖,菌丝增长,菌丝分枝和断裂,产生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进行繁殖,因此它繁殖力很强,但生长速度较慢。

    (三)变异性和抵抗力

    真菌很容易发生变异,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移种或孵育过久,就可出现形态结构、菌落性状、色素以及各种生理性状(包括毒力)的改变,用不同的培养基和温度培养真菌,其性状也有改变,真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化学消毒剂耐受性却较强。但对热的抵抗力却不强。60℃以上1小时即可杀死孢子及其菌丝,在1%~3%石炭酸、2.5%碘酊、0.1%升汞及10%甲醛中可被灭活。用甲醛气体熏蒸被真菌污染的衣物用具,可杀灭真菌菌丝及其孢子。但真菌对一般抗菌素及磺胺药均不敏感。只对二性霉素、酮康唑、制霉菌素等非常敏感,治疗真菌感染常用此药。

    (四)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还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根据其侵害部位,主要分为下列两类:

    (1)浅部真菌病:主要由癣菌引起,大多为外源感染,常易侵害皮肤、指(趾)甲及须发等含角质的组织,引起癣症。

    (2)深部真菌病:可由各种真菌引起,包括类酵母菌、二相真菌及丝状菌。侵害粘膜、皮下组织、内脏及脑膜等处,有时扩散全身,主要是内源性感染,也可由外源传染;前者是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如患重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素或放射治疗,患恶性病,严重烧伤等时,造成体内菌群失调,以致常居在体内的某些真菌(如白念珠菌),甚至平时不致病的环境中的真菌(如曲霉、毛霉)等也会乘机侵害,一些传染性较强的内脏真菌病是内外源感染。

    2.免疫性 浅部真菌病一般在血中不产生特异性抗体,病后无免疫保护力,只是儿童头癣等青春期后头皮皮脂增多时可以自愈,以后不再感染,其他部位癣症治愈后仍可再感染。深部真菌病虽可产生抗体,但无明显免疫保护作用。

    三种癣菌从菌种鉴定上有何共同和不同之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TXT附件(1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