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1957
第八章 和解剂.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1kb)。

    第八章 和解剂

    【教学目的】

    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

    2.掌握: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

    3.熟悉:蒿芩清胆汤、葛根芩连汤

    4.了解:防风通圣散

    【教学内容】

    【定义】

    凡具有和解表里、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以及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为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范畴。

    【功用与适用范围】

    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疏肝理脾、调和胃肠、表里双解等作用。

    其适应证除了用于伤寒邪在少阳以外,还可以用于治疗少阳湿热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寒热互结证,少阳阳明合病等病证。另外,因虐疾一病,有寒热往来之证,前人有"疟属少阳"之论。故治疟之剂亦属于和解剂之范围。

    【分类】

    由于致病因素不同,感邪有轻重、体质有强弱、病证有差异、表里同病,故本章方剂根据其功效的不同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表里同病四类。

    【注意事项】

    1.和解剂虽然比较平稳,但终究是祛除客邪,调其偏盛的方剂。若邪在表,或邪已入里,而不在半表半里,误用和解剂后,可贻误病情,甚至引邪入里,或变生他证。

    2.脏腑极虚,气血不足之寒热不宜使用和解剂。

    3.七情内伤,肝脾不调治宜配合思想开导。

    8.1和解少阳

    少阳病是《伤寒论》六经病证之一,从其部位来说,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太阳之表,尚未进入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足少阳胆经,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以及口苦、眼干、目眩等。配伍特点是解表药与清里药同用,祛邪药与扶正药同施,以达到和解表里,调节寒热的目的。常选用柴胡、黄芩、半夏、青蒿等为主组合成方。代表方如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来源】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命名】 小柴胡汤是以方中主药柴胡而命名,具有和解少阳之功,之所以称为小柴胡汤,是与大柴胡汤相对而言。

    【组成与方解】

    柴胡--疏邪透表 (君)

    黄芩--清泄少阳郁热 (臣)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佐)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 (佐)

    甘草-- 调和诸药 (使)

    本方为和解少阳病证之主方,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等。

    少阳属半表半里,伤寒之邪内传少阳,邪正相争,故往来寒热;少阳经脉布于胸胁,邪入少阳,经气枢转不利,故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少阳属肝木,木火上扰则心中烦扰;胆气犯胃,则时时欲呕;热邪内蕴,胆气上溢则口苦;热耗津液则咽干;肝开窍于目,肝胆相表里,风热上扰则症见目眩。

    所谓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多指妇人感受风热或风寒之邪,若正值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或产后失血,血海空虚,外邪余热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于血室;因此,可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等少阳证。疟疾、黄疸等证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也可见有少阳证。

    综上所述,以上病机为邪争少阳,枢机不利。治疗当和解少阳。

    方中柴胡为少阳之专药,清轻升散,透达少阳半表半里之邪,疏解气机之壅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郁热,与柴胡相配,一散一清,清透并用,外解半表之邪,内清半里之热,共解少阳之邪,以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中烦热等证,为方中臣药;半夏、生姜为佐调理胃气,降逆止呕,加强君臣攻邪之力,柴胡配半夏,犹能升清降浊;人参、大枣为佐药,甘草为使药,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扶助正气,以补其虚,一方面助祛邪,另一方面防止邪气入里。生姜配大枣,更可调和营卫。如此配合,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扶正祛邪,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和畅气机的作用,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治疗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柯韵伯)

    【配伍特点】

    祛邪扶正药相配伍,以祛邪为主。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

    1. 伤寒少阳证。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

    【临床运用】

    1.本方主治少阳证,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运用较为广泛。

    【使用注意】

    1.上实下虚或肝火偏旺者,服用本方后可出现头痛,目弦,或齿龈出血等症状,故不宜服用。平素阴虚吐血或有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者,亦不宜服用。

    2.服用本方后则表里和,汗出而解。有些患者由于正气较虚,服用本方后往往见到暂时的发热,恶寒,战汗现象,临床运用时要告诉患者。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同,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蒿芩清胆汤

    【来源】 《重订通俗伤寒论》

    【命名】 主药与功用命名。

    【组成与方解】

    青蒿脑 ----清透少阳邪热 君

    青子芩----清胆热,并能燥湿 君

    淡竹茹----清热化痰止呕 臣

    仙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臣

    碧玉散、 赤茯苓----清热利湿 臣

    生枳壳 ----下气宽胸,除痰消痞 佐

    陈广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 佐

    湿热痰浊之邪郁于少阳胆经,正邪分争,少阳气机不畅,胆火内炽,则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痛,口苦胸闷。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吐酸苦水,甚则干呕呃逆。病在少阳,湿热痰浊为患,故舌红苔白腻,或间见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故治以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方中青蒿脑(即青蒿新发之嫩芽)苦寒芳香,既清透少阳邪热,又芳香辟秽化湿;黄芩苦寒,清泄少阳湿热,两药相伍,既透邪外出,又内清湿热,并为君药。竹茹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两药配伍,两药配伍加强化痰止呕之功;碧玉散(滑石、青黛、甘草)、赤茯苓清热利湿,导湿热下泄,俱为臣药。枳壳下气宽中,消痰除痞;陈皮理气化痰宽胸,为佐药。诸药相伍,使湿去热清气机通利,少阳枢机得运,脾胃气机得和,自然寒热解,呕吐平,诸症悉除。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或间夹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适用于胆热犯胃,湿热痰浊中阻所致病证,属热重于湿者。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