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2920
C第03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91kb)。

    体外循环手册 主编:龙村

    第03章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

    第一节 体外循环中灌注指标及监测

    一、生理指标的监测

    (一)动脉压

    1、监测意义 动脉压是反映血容量、有效灌注流量、血管阻力三者关系的一个指标,是体外循环中评价循环功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不能完全反映组织灌注的状况。

    2、监测方法 多采取动脉穿刺测压,常用的穿刺部位有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

    3、标准

    1)体外循环中理想的动脉压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成人的桡动脉平均压(MAP)应维持在6.7~12.0kPa(50~80mmHg),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均会造成组织的灌注不足。

    2)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患者因基础血压较高、脑的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差,应维持较高的动脉压。

    3)婴幼儿的动脉压可适当降低,MAP维持在4.0~9.3kPa(30~70mmHg)。

    4)文献报道,脑血流的自主调节阈在低温时下移,深低温时成人的阈值由6.7kPa(50mmHg)降至4.0kPa(30mmHg),小儿的阈值降至2.7kPa(20mmHg),故低温时动脉压可适当降低。

    4、影响因素

    1)动脉压主要由灌注流量及全身动脉阻力决定;动脉阻力主要与血管舒缩力和血液粘滞度有关;血液粘滞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升高,随血球压积的下降而下降。

    2)体外循环初期,动脉压过低的原因

    (1)出入量不平衡,腔静脉引流量多于灌注流量。

    (2)血液稀释导致血液粘滞度下降,血流阻力下降。

    (3)搏动血流消失,微循环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4)血管活性物质快速稀释,血管张力下降,外周阻力下降。

    (5)合并其它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异位引流等,造成血液分流,使动脉灌注流量不足。

    (6)腔静脉引流不畅,影响动脉灌注流量。

    (7)小儿血容量较少、缓冲能力差,当预充液温度过低或pH不当时,易造成心缩无力,使血压下降。

    (8)灌注前基础差,如血容量不足、酸碱失衡等。

    (9)主动脉插管位置不当,包括错位、插入主动脉夹层、插入主动脉某一分支等,使全身灌注不足。

    以上原因造成的动脉压下降多为一过性,不会影响患者预后,但低血压的时间过长应采取对策。

    3)体外循环中,动脉压过高的原因

    (1)麻醉深度不够,应激反应强烈,外周阻力升高。

    (2)术前精神过度紧张,体内蓄积过多的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3)出入不平衡,灌注流量过高。

    (4)晶体液向细胞间质转移,利尿等造成血液浓缩,温度下降使血液粘滞度升高。

    (5)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引起血管阻力持续升高。

    (6)静脉麻醉剂被体外循环管道吸附,吸入麻醉剂排放至空气使麻醉变浅。

    4、测量方法和外科操作对动脉压的影响

    1)不同的测量部位存在压差,如仰卧时,从主动脉到周围动脉,收缩压递增,舒张压递减,脉压增大,足背动脉收缩压较桡动脉压高1.3~2.7kPa(10~20mmHg),舒张压低2.0~2.7kPa(15~20mmHg)。

    2)零点漂移和传感器损坏,造成测量误差。

    3)动脉穿刺针的方向逆向血流,所测值偏高。

    4)偶有桡动脉压比主动脉压低30~40%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前臂和手存在大量动静脉短路,复温造成血管扩张不平衡,使桡动脉压偏低。

    5)胸骨牵开器过度扩张,特别对肥胖患者,可能压迫腋动脉,引起外周动脉波递减。

    (二)中心静脉压(CVP)

    1、监测意义 CVP是靠近右房的腔静脉压。体外循环中监测CVP可了解血容量的情况、判断右室功能、反映上下腔静脉的引流状况,并通过测压管路补液或给药。

    2、监测方法 体外循环中尽量选用上腔静脉测CVP,目前多采取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测定CVP,因其解剖关系明确、插管容易、并发症少。

    3、标准 体外循环中由于落差虹吸效应,静脉引流通畅时CVP应为零或负值。

    4、影响因素

    1)体外循环近结束时CVP过低,提示低血容量。

    2)CVP过高提示静脉引流不畅,原因可能是插管型号不当、大量气体栓阻、引流路径阻塞或落差不足等。CVP过高的主要副作用是脏器有效灌注压下降,组织缺氧,加剧水肿的发生。

    3)上腔引流管插入过深,可至一侧颈静脉,影响对侧静脉引流。上腔静脉压升高易造成术后脑水肿。下腔静脉管插管过深可越过肝静脉,易造成腹腔脏器水肿。特别是肝脏的水肿,或插入肝静脉肾脏及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4)右房插管过深,第二梯引流口被下腔静脉壁闭塞,使上腔静脉引流不佳。

    5)左上腔夹闭时间过长,脑部和上肢血液回流受阻。

    (三)左房压(LAP)

    1、监测意义 LAP是反映左室前负荷的可靠指标之一。应用LAP可调节最适的左室充盈度,以期达到合适的心排血量,防止左室过度扩张,监测左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差,左室发育不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正术患者,监测LAP有特殊的意义。

    2、监测方法 在房间沟与右上肺静脉连接处置管测压,也可切开右房通过房间隔置管测压,Swan-Ganz导管所测的肺毛嵌压(PCWP)可近似反映LAP。

    3、标准 LAP正常值为0.7~2.0kPa(5~15mmHg)。体外循环中最高不宜大于1.3kPa(10mmHg)。但重症瓣膜病或复杂先心病患者,常需维持较高的LAP才能保持动脉压的正常。

    4、影响因素

    1)LAP过低提示前负荷不足,可补充容量。

    2)LAP过高,无论CVP如何,均说明前负荷已达一定阈值,此时盲目扩容可能导致左心衰竭,可适当应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

    (四)心电图(ECG)

    1、监测意义 体外循环整个过程需ECG监测,通过它观察心率、心律、传导及心肌缺血等情况。

    2、标准 升主动脉阻断期间,应维持ECG的等电位状态,如有心电活动,要再次灌注停跳液或心表局部降温。心脏复跳后,ECG在体外循环结束前应基本恢复正常。成人窦性心律、心率70~90bpm最为理想,先心病和每搏输出量受限者(如左室室壁瘤切除者)心率可稍快些。

    3、影响因素

    1)心率过慢可能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引起,通常是一过性的。

    2)心动过速的原因较为复杂。心功能好时,窦性心动过速可以通过心室充盈、提高动脉压缓解;心功能差时,易形成持续性心率过快,同时应考虑缺氧、高碳酸血症、贫血、麻醉不当、药物等原因。

    3)室颤时需及时纠正诱因,包括低温、缺氧、酸中毒、低血压、高钾、心肌缺血等。

    4)一过性的ST段抬高在体外循环中很常见,持续性的ST段抬高提示心肌缺血,可能原因有

    (1)冠状动脉气栓,通过重新阻断升主动脉、再灌注停跳液可改善。

    (2)冠状动脉痉挛,应用硝酸甘油或钙通道阻滞剂并提高灌注压可改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9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