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4 > 正文
编号:11612129
灵枢?水胀第五十七.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844kb)。

    灵枢·水胀第五十七

    ◆ 篇题解释:

    水胀,是以体内水液运行障碍,导致腹部胀满,眼睑及下肢浮肿为特点的一种病证,又称水肿。本篇分别讨论了水胀以及与水胀有类似症状的肤胀、臌胀、肠覃、石瘕诸病症的病因病机、症状、鉴别诊断、治疗等,而且本文首论水胀病,故以"水胀"名篇。

    ◆ 主题思想:

    论述了水胀、肤胀、臌胀、肠覃、石瘕等的病因病机,以及鉴别诊断。指出了肠覃和石瘕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肤胀和臌胀的针刺治疗。

    ◆ 主要内容:

    讨论水胀、肤胀、臌胀的临床表现以及三者在肌肤的弹性、肤色等方面的鉴别。

    指出肠覃和石瘕据其月经正常与否等方面的鉴别。

    提出了肤胀、臌胀、石瘕等的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水胀、鼓胀、肤胀形成机理、主要临床表现和鉴别要点。

    肠覃、石瘕形成机理及主要鉴别要点。

    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的治疗。

    目的要求

    理解水胀、鼓胀、肤胀的形成及鉴别要点、临床意义。

    理解肠覃、石瘕的形成、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水胀、鼓胀、肤胀、肠覃、石瘕的治疗原则。

    原文解析

    水胀、肤胀、臌胀的病机及鉴别

    肠覃和石瘕的病机、证候、鉴别及治则

    肤胀和臌胀的治疗

    灵枢·水胀第五十七·水胀、肤胀、臌胀的病机及鉴别

    原 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欬,阴股间寒,足胫瘇,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词解:

    水:指水胀病。 石水:病名。下文未见论及,原文有脱漏。《素问·阴阳别论》云:"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肾脉......微大为石水,起脐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素问·大奇论》云:"肾肝并沉,为石水。"可参阅

    目窠:窠,《太素》作"果"。"果",即裹。《金匮》、《脉经》、《诸病源候论》均作"裹"。目裹,即眼睑。 颈脉动:颈脉,指喉结傍之人迎脉。颈脉动,是指水湿内停,内泛血脉,脉中水气涌动,故可见颈脉异常明显的搏动状态。

    瘇:同肿。指胫肿。《说文》:"瘇,胫气肿。" :鼓音。指腹腔胀气,外观膨隆,叩击时呈鼓音状。

    窅而不起:窅,深也,凹陷的意思,全句意为腹部以手按后深陷不起。 腹胀身皆大:指全身肿胀。

    腹筋起:《太素》"筋"作"脉"。谓腹壁有脉络显露、突起。

    语 译

    黄帝向岐伯问道: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怎样进行鉴别呢?岐伯回答说:水胀起病时,病人眼睑微肿,如象刚起床的样子,人迎脉有明显的搏动,并时时咳嗽,大腿内侧感到寒凉,足胫部浮肿,腹部也胀大,出现这些症状,就说明水胀病已经形成。如果用手按压腹部,当手离开时,肿胀就随手而起,如同按压在装水的袋子上一样,这就是水胀病的症状特征。

    黄帝说:肤胀怎样诊断呢?岐伯说:肤胀是因寒邪侵入皮肤之间,其表现有腹胀,叩击如鼓,空而不坚,皮厚,全身浮肿,用手按压腹部,深陷而不起,腹部皮肤的颜色无变化,这就是肤胀病的证候。

    黄帝说:鼓胀的证候如何?岐伯说:鼓胀病的腹部胀大和全身肿胀的表现与肤胀病相同,但鼓胀的肤色青黄,腹部青筋暴露,这是该病的症状特点。

    释 义

    本节主要讨论了水胀、肤胀、鼓胀的症状特点及相互间的鉴别。

    水胀,是阳气不达,水湿停聚的病证,水饮上泛面目,使人目窠微肿;水气上逆阳明,故人迎脉搏动明显;水气逆于肺,而有咳嗽;阳气不达,故阴股间寒;水流于下,故足胫肿;水聚腹腔,但皮下无水,故腹部臌大,腹壁无压痕,就像按压在裹水的皮囊上一样。

    肤胀有腹部胀大,空软不实,皮厚,全身肿,用手按压腹壁,深陷不能随手而起,皮色无变化等症。肤胀的形成,是由于寒邪所伤,阳气阻滞,水饮留而不行所致。

    臌胀与肤胀一样,都有腹胀,周身浮肿之症,故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膨胀是肝脾不调,气滞水泛,血行瘀阻所致,因而见有"色苍黄,腹筋起"之候。

    水胀之与肤胀不同,前者腹腔有水,皮下无水,故按之不留压痕;后者腹腔积气,水窜皮下,所以腹部叩诊呈鼓音伏,在伴有全身高度水肿的同时,腹壁触按可留压痕。膨胀身肿腹大虽与肤胀同,但其腹腔有积水,尤其是腹壁望诊有"色苍黄,腹筋起"的显著特征。

    按 语

    水胀与肤胀不同。【水胀病与肤胀病鉴别】

    [ 水胀病是水聚腹腔,故腹部有移动性浊音,如"裹水之状";而皮下水肿较轻,腹壁皮下无水,故按之随手而起,不留压痕。肤胀为全身高度水肿,水湿充斥皮下,腹壁亦然,但腹腔无水而有积气,故按之必然窅而不起,腹部叩诊呈鼓音。临床上出现肿胀症状的疾病较多,应当结合肿胀的性质、轻重、按压的部位,以及患者的其他具体情况进行诊断。]

    本节所言的气是指气滞的病机,气滞不能行水则水湿停聚。但水湿停聚也可阻遏气机,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治疗时当辨其何者为主。以气滞为主者,当以行气为先兼以利水;以水停为主者,当以行水利湿为要佐以理气。不可将两者断然分开。

    鼓胀病首载于《内经》,所论见之凡三篇。

    [除本论明确地记述本病具有腹大,"色苍黄,腹筋起"特征外,《内经》还认为其发病与脾有关,足太阴"虚则鼓胀"(《灵枢·经脉》),可因"饮食不节"而致,具有"复发"特点(《素问·腹中论》)。这些认识是对临床医学的一大贡献,也是后世研究本病的主要依据。]

    鼓胀病在历代医书中虽有诸如水蛊、蛊胀、蜘蛛蛊、单腹胀等不同名称,但对其基本病机仍是在《内经》所论基础上的发展,如张机将其归类为肝水、脾水、肾水,从而突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为本病主要机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本病主要是以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遂致脉络壅塞,为形成的基本因素。其次是脾脏受损,运化失职,遂致水湿停聚,形成木土同病之势,"色苍黄"正体现了这一病机。肝脾损伤日久则肾脏气化功能受伤,不能蒸化水液,更使水湿停聚加剧。

    水胀、肝胀、鼓胀、肠覃、石瘕症候异同鉴别表

    名 称异同水 胀手按其腹,随手而起,皮泽而薄 全身肿胀肤 胀然不坚,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鼓 胀腹部皮肤呈青黄色,腹筋起肠 覃月事以时下,腹有积块,按之坚硬,推之则移 腹大如怀子状,按之坚硬石 瘕仅见于女子,月事不以事下,腹有积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

    灵枢·水胀第五十七·肠覃和石瘕的病机、证候、鉴别及治则

    原 文

    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8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