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0 > 正文
编号:11613886
胃类癌及术后并发症.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0kb)。

    胃类癌及术后并发症

    刘红波

    胃类癌

    *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癌,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

    * 胃类癌属起源于前肠的类癌,发生于胃粘膜腺管底部嗜银细胞

    * 胃类癌约占全部胃肿瘤的0.3%,消化道类癌的1-3%.

    Rindi分类

    * Ⅰ型(伴慢性萎缩性胃炎型):约占75%,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高泌素血症,伴或不伴恶性贫血,多见于胃体、底部,常多发,直径多<1cm,较少转移。

    * Ⅱ型(伴卓-艾综合征型):约占5-10%,常见于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多见于胃底,患者多有高胃泌素血症

    * Ⅲ型(孤立型):约占15-25%,常为单发,直径多>2cm,恶性度高,常有类癌综合征表现,确诊时常已转移,与胃泌素浓度无关。

    诊断

    * 无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不易,胃镜时发现病灶的重要手段。

    * 多为黄色,可呈结节状、息肉状或溃疡型病变。

    * 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包括光镜下的典型形态、嗜银反应阳性、免疫组化,必要时行胃镜检查。

    * 血5-羟色胺、尿5-羟吲哚乙酸均为特异性的检查指标

    * B超、CT,MRI早期发现肝转移灶。

    * 治疗:胃类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 胃类癌的预后同其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成正比,肿瘤小、淋巴结转移少,预后好,故胃类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 其手术方法应根据病变大小、浸润状况来决定。<2cm的小类癌,一般无淋巴结转移,可采用经内镜切除或胃类癌局部切除术,局部切除术以距肿瘤边缘5cm为佳。

    * >2cm的胃类癌多为恶性类癌,淋巴结转移率高,应在彻底切除原发病灶的基础上,彻底清除胃周淋巴结,一般至少应行D2式根治术,才能提高疗效。

    * 伴局限性肝转移:根治性胃切除+肝叶切除术。

    * 肝脏广泛转移,而胃部病变尚可切除时,行姑息性胃切除,术后辅以化疗及其它综合治疗措施,也可延长生存时间并减轻症状。

    * 临床有类癌综合征表现者:生长抑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 (一)术后胃出血

    术后短期内从胃管引流出大量鲜血,甚至呕血和黑便,尤其是在24小时后仍继续出血者,无论血压是否下降,皆可定为术后出血。

    采用非手术疗法:禁食、应用止血药物和输新鲜血。

    若非手术疗法不能达到止血效果或出血量>500ml/h时,应再次手术止血。

    并发症(二)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3-6天,也有早在术后1-2天。

    * 原因:缝合处愈合不良、十二指肠腔内压力升高。

    * 表现:右下腹突发剧痛和局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 处理:手术处理,术后持续减压引流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术后可肠内营养

    抗生素抗感染

    氧化锌软膏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

    并发症(三)吻合口破裂或瘘

    * 较少见,多发生于术后5-7日

    * 原因:吻合口处张力过大、低蛋白血症、组织水肿等致组织愈合不良

    * 表现:早期为腹膜炎症状和体征

    后期局限性脓肿或向外穿破而发生腹外瘘。

    * 处理:

    腹膜炎-立即手术

    脓肿或外瘘--局部引流+胃肠减压+支持疗法

    一般在数周后吻合口瘘常能自行愈合;若经久不愈则须再次手术。

    (四)残胃蠕动无力(或胃排空延迟)

    术后7-10天,多为进食流质数日、情况良好的

    病人,在改进半流质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时。

    原因:

    o 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进入胃,干扰残胃功能。

    o 输出段空肠麻痹,功能紊乱

    o 变态反应

    表现:上腹饱胀、钝痛、继而呕吐带有食物的胃

    液和胆汁,甚至呈不完全性高位小肠梗阻表现。

    * 处理

    o 禁食

    o 胃肠减压

    o 肠外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o 促胃动力药物

    轻者3-4日自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9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