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9 > 正文
编号:11613697
贫血概述.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86kb)。

    贫血概述

    贫血定义

    * 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 Hb )量、红细胞(RBC)数及(或)血细胞比容(Hct )低于正常参考值而言。

    [参考值] RBC Hb Hct

    成年男性 4.0~5.5T/L 120~160g/L 0.40~0.50

    成年女性 3.5~5.0T/L 110~150g/L 0.37~0.48

    * 血红蛋白浓度(Hb)的降低一般都伴有相应红细胞数量(RBC)或压积的减少,大致呈相对平行关系。

    以旧计量单位数值来说明, RBC(万/ml)与Hb(g/L)的正常比值为

    100∶3

    即100万红细胞相当于3g血红蛋白

    但也有不一致。 个别轻型缺铁性贫血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仅有血红蛋白减少而红细胞数量和压积都在正常范围内。

    * 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量因地区、年龄、性别以及生理性血浆容量的变化而异。

    * 婴儿和儿童的血红蛋白量,约比成人低15 %。

    * 男女之间的差异在青春期后才逐渐明显。

    * 妊娠时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可因被稀释而相对减少。

    国外诊断贫血的标准

    * 国外掌握贫血诊断的Hb 标准较统一,都以1972 年WHO 制订的诊断标准。

    * 即:在海平面地区,Hb 低于以下水平可诊断为贫血:

    6 个月到6 岁儿童110g / L ,6 ~14 岁儿童120g / L ,成年男性130g / L ,成年女性(非妊娠)120g / L ,妊娠女性110g / L 。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

    * 在海平面地区

    * 成人男性Hb 低于120g / L

    * 成年女性低于110g / L

    * 孕妇低于100g / L 。

    注意

    * 决定患者是否有贫血时尚须注意Hb 测定的标准化,和采血的部位,指端血、耳垂血、静脉血其测定值可略有不同

    * 此外,血浆容量的病理变化,如

    * 肝硬化腹水、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患者,因血浆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释,Hb 量下降,可误认为贫血;

    * 失水或大量使用利尿剂后血液浓缩,Hb 量可上升,即使有贫血,检测值也可正常

    贫血按严重程度分级

    * 极重度贫血,Hb 量低于30g/L

    * 重度贫血,Hb 量在30 一60g/L

    * 中度贫血,Hb 量在60 一90g/L

    * 轻度贫血,Hb 量在90g/L与正常参考值的

    下限之间。

    * 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都可伴有贫血。

    * 如果许多原因不同的贫血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和血细胞学的特征,则可归纳为一种综合病征,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发病情况

    * 贫血在世界各地属常见病,在发展中国家以及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原称地中海贫血及海洋性贫血)或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G6PD)变异的多民族及地区,贫血问题尤为突出。

    分类

    * 贫血可按不同的发病机理和细胞形态学的特征进行分类

    * 按发病机理分类

    ⑴造血不良

    ⑵红细胞过度破坏

    ⑶急、慢性失血

    * 不论急性或慢性失血都是临床上引起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慢性失血性贫血实质上就是缺铁性贫血。

    按形态学分类

    * ⑴正常细胞型

    * ⑵大细胞型

    * ⑶小细胞低色素型

    *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80-100fL

    *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26-32pg

    * 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35%

    * 形态学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是正常细胞型贫血,但偶可呈大细胞型贫血;

    * 溶血性贫血和急性失血后贫血可呈正常细细贫血也可呈大细胞型贫血。

    *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虽过于简单,但易于掌握,提供诊断线索 。

    * 如低色素性贫血多数是缺铁性贫血,大细胞型贫血很可能是维生素B12 或叶酸缺乏引起的。

    病理生理

    * 贫血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减低,全身组织和器官发生缺氧变化等。

    * 首先体内相应的代偿机制发挥作用,例如脉率变快,心搏出量增加,呼吸加速,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多以及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降低等。

    * 有些脏器(如肾脏等)则发生血管收缩,使更多血液流向缺氧较为敏感的器官如脑、心脏等 。

    * 这些代偿作用.加上氧供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 红细胞内合成更多的2 ,3 -二磷酸甘油酸(2 ,3-DPG),后者与脱氧血红蛋白的β 链相结合,以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右移,使组织获得更多的氧。

    * 轻、中度贫血患者持续一定时期后,可由于这种代偿机制而不表现明显的缺氧症状。

    临床表现

    贫血症状的有无及轻重,除原发疾病的性质外,主要决定于贫血的程度及其发生的速度,同时也与病人年龄、有无其他心肺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有关。

    * 贫血发生缓慢,无心肺疾病基础,代偿机制可充分发挥,即使血红蛋白低达80g/L,可无症状;有时低至以60g/L以下,才引起病人注意。反之,如急性溶血,虽然贫血不很严重,由于发生较速,不及代偿,症状却很显著。儿宜及年轻患者,由于其心血管系统代偿功能良好,往往较年老患者容易耐受贫血的影响。

    (一)一般表现

    * 皮内毛细血管缺血所致皮肤枯膜苍白是贫血最常见的客观体征。

    * 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思想不集中等那是贫血早期和常见的症状,可能由于神经系统及肌肉缺氧所致。

    * 贫血严重时可有低热和基础代谢率增高。

    影响皮肤颜色的因素

    * 除血红蛋白量外,还和皮内毛细血管分布和舒缩程度、皮肤色素和皮下组织含水量 多寡有关。

    * 因此单凭皮肤颜色判断贫血程度,常有偏差。

    * 一般以观察指甲、手掌皮肤皱纹处以及口唇粘膜和睑结膜等较为可靠。

    (二)呼吸系统

    * 稍事活动或情绪激动即有气急。由于血红蛋白量的减少,活动增加必然引起血氧含量进一步降低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反射性地刺激呼吸中枢,发生呼吸急促。

    (三)循环环系统

    * 轻度贫血时,循环系统变化不大。

    * 中度贫血患者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搏亢进、脉压增宽、及心输出量增多等。肺动脉瓣或心尖区可听到中等响度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其产生原因与血循环加速、血粘度以及缺氧后心肌张力降低有关。当心脏扩大时,杂音还可因二尖瓣和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所致。

    * 重度贫血患者,约30 %惠者可有心电图改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68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