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2 > 正文
编号:11614334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62kb)。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 1、抗菌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

    ? 2、抗菌药物是每一个临床医生都要应用的药物

    ? 3、抗菌药物目前在临床的应用存在滥、乱、错现象

    怎样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

    ? 1、什么是抗菌药物

    ? 2、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体内代谢特点)

    ? 3、细菌耐药

    ? 4、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 6、各种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什么是抗菌药物

    ? 抗感染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 。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可以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及其他具有上述作用的人工合成的或天然药物。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1、多数在体内分布符合二室模型

    2、主要由肾脏排泄,亦可经肝脏代谢、肠道排泄、肺呼出

    3、生物半减期多在6小时以内

    4、肝肾功能不全时半减期可明显延长

    5、 抗菌药物进入血循环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率自0-99%不等。

    抗菌药物的体内分布情况

    ? 分泌至胆汁中的浓度以四环素类、红霉素、林可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苯唑西林、利福平、青霉素G等为较高,可达血浓度的数倍至数十倍;

    ? 次为氨基糖苷类及头孢菌素类,可达血浓度的25%至数倍;磺胺药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达血浓度的50%-100%;氟喹诺酮类则高于血浓度。

    ? 氯霉素、万古霉素及多黏菌素等在胆汁中的浓度较低,一般仅为血浓度的25%-50%。

    ? 进入胎儿血循环的抗菌药物浓度,约为母血浓度的10%-100%。

    抗菌药物口服吸收程度

    ? 氯霉素、可林霉素、利福平、多西环素、头孢氨苄、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磺胺药等吸收较完全。

    ? 四环素类与金属离子螯合而影响吸收。

    ? 青霉素易被胃酸及肠道细菌之β-内酰胺酶破坏而吸收少且不规则。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口服仅60%-70%吸收。

    ? 氨基糖苷类药物、多黏菌素、万古霉素及两性霉素B等口服吸收极少,一般仅约为0.3%-3%。

    几 种 特 殊 情 况

    脑膜通透性

    ? 易透入的:氯霉素、SD、SMZ、甲硝唑、异烟肼、利福平、乙氨丁醇、吡嗪酰胺、氟康唑

    ? 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的: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新、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拉氧头孢、磷霉素、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 炎症时可达一定浓度的:头孢哌酮、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红霉素、酮康唑(800mg/L以上)

    ? 不易透入的:两性霉素B、多粘菌素、林可霉素、酮康唑

    ?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和氟喹诺酮类等在骨组织有较高的浓度。磺胺药、大多数抗生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由肾脏排泄,因此尿中浓度较高,常达血药浓度的数十至数百倍。

    ? 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某些磺胺药、氟喹诺酮类药物有一定的浓度进入前列腺中。

    ? 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可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而大部清除,故有必要术后加量。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天然或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即染色体遗传基因介导的耐药性。

    2、获得性耐药性或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质粒介导的耐药性易于传播,故临床上更为重要。

    1、 灭活酶(或钝化酶)

    细菌通过耐药因子(质粒)可产生破坏抗生素或使其失去抗菌作用的酶,使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或失效。这些包括各种β-内酰胺酶(包括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等)、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和腺嘌呤转移酶等。

    几 种 临 床 常 见 的 耐 药 情 况

    ? PRP

    ? VRE

    ? MRSA

    ? MRSE

    ? ESBLs

    ? AmpC

    2、 抗生素的渗透障碍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障碍或细胞膜的通透性的改变,抗生素无法进入到作用靶位而发挥抗菌效能。革兰阴性菌对许多抗生素的固有耐药性即由于细胞壁中的类脂-多糖-蛋白复合物形成非特异性屏障所致。革兰阳性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即是由于后者难以透过细菌的厚细胞壁所致。

    3、 靶位的改变

    某些细菌可改变靶位酶,使其不易为抗生素所作用,如细菌可改变其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使该酶与磺胺药的亲和力大为降低而对磺胺药耐药。

    4、 其他

    细菌可增加对抗菌药物拮抗物的产量而耐药。如耐磺胺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对氨基甲酸(PABA)的产量可为敏感菌的20倍。

    细菌耐药性的变迁

    1、80年代以前 G+细菌为主

    2、80年代以后 G-杆菌为主

    3、同时各种细菌的耐药性 均明显增多

    葡 萄 球 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近年来医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者已达85%以上,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和异唑青霉素类仍较敏感,敏感性可达85%以上,MRSA增多。表皮葡萄球菌目前分离的葡萄球菌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其耐药性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似或更强。但几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如有耐药者可选用替考拉宁(teicoplanin)。

    肠 球 菌

    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耐药者约为20%-50%,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可林霉素、SMZ-TMP等的耐药率均在50%-80%,对万古霉素则偶有耐药,对头孢菌素类(除头孢硫脒外)几均耐药。

    肺 炎 球 菌

    少见耐青霉素菌株,对红霉素、氯霉素、可林霉素、头孢噻吩耐药率在10%-20%。A组、B组β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仍高度敏感,耐红霉素、氯霉素者少见,但耐四环素者则较多。

    铜绿假单孢菌

    对四环素类、氯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和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基本耐药,对庆大霉素耐药率增高,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定等)、阿米卡星、哌拉西林、氟喹诺酮类及氨曲南较敏感。

    肠 肝 菌 科 细 菌

    - 大肠杆菌各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相差颇大,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特别重要。

    - 肺炎杆菌对氨苄西林等均不敏感,对庆大霉素和多黏菌素亦耐药甚多,对阿米卡星、美西林、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则较敏感。

    - 产气杆菌、枸橼酸杆菌、吲哚变形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大多耐药,但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则较敏感。

    - 志贺杆菌、伤寒杆菌

    - 硝酸盐阴性杆菌、产碱杆菌等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0%-70%,但对阿米卡星则多数敏感。

    细 菌 耐 药 性 的 防 治

    1、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引起交叉感染;

    3、 加强药政管理。细菌耐药性产生后并非固定不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26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