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资料13 > 正文
编号:11615508
隐睾的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121kb)。

    缩、 ATP酶活性及氧化功能的影响 1 中华肿瘤杂志,1983 ,5 (4)∶

    309

    16 赵清正,黄常志,于树玉1硒对正常大鼠肝及肝癌细胞核转录活

    性的影响1中华肿瘤杂志,1984 ,6(3)∶ 225

    隐睾的研究进展

    李志军 马建新 综述 史梦年 审校

    关键词 隐睾;病因;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691.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7702 (2001) 0420353202

    2001205223收稿,2001206220修回

    作者单位:洛阳医专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洛阳471003

    作者简介:李志军(1965 - ) ,男,河南伊川人,副教授,从事泌尿外科

    临床与教学工作

    隐睾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疾病 ,多由先天性因素引起

    (原发性或先天性隐睾) ,少部分出生后下降正常的睾丸由于

    某些原因而回缩(继发性隐睾) 。先天性隐睾是指一侧或双

    侧睾丸未降入阴囊 ,在成熟新生儿中占 3. 4 %~5. 8 % ,而 1

    岁时的发病率可降为 018~1182 % ,1 岁以后下降的机会不

    多[1 ]。

    1 原因

    隐睾的发生可能源于解剖学异常或体内激素的紊乱。

    国内王桐德[2 ]

    报告56例1~10 岁隐睾症患儿睾丸固定术中

    的解剖学发现 ,提示睾丸下降至阴囊的通道不畅和睾丸沿固

    定在异常部位的睾丸引带下降而发生隐睾。曲金龙等[3 ]

    解

    剖22周以上流产死胎15具以及成人尸体 14 具 ,观察鞘突、鞘膜囊开放、充盈状态 ,测量内环口与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

    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对比 20 例隐睾手术时的数据进行统计

    学处理 ,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了人类胚胎睾丸下降的机理及隐

    睾的发生原因 ,结果提示睾丸下降的过程可能与开放的鞘突

    和鞘膜囊腹压有关 ,而腹腔内的生理性积水则有可能起到了

    传导压力推动睾丸下降的重要作用。隐睾的发生机制与内

    环口的位置异常、胎儿腹腔生理性积水过少、睾丸引带缺如

    或异位附着有关。除解剖学因素外 ,内分泌紊乱也是隐睾发

    生的重要因素。王章才等[4 ]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40 例隐睾患

    儿术前、术后外周静脉血清睾酮(T) 、 5 α 2双氢睾酮(5 α 2DHT) 、雌二醇(E2) 、黄体生成素(LH) 、卵泡刺激素(FSH)和催乳素

    (PRL)进行测定 ,并与24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隐

    睾症患儿术前血清 T、 5 α 2DHT值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而 E2、LH均显著升高( P < 0. 05) ,FSH升高更明显( P < 0. 01) ,PRL

    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P > 0. 05) 。睾丸固定术后 3~6 个月

    内血清 T、 5 α 2DHT较术前明显升高( P < 0. 05 , P < 0. 01) ,而

    E2、 FSH则明显低于术前( P < 0. 01) ,LH、 PRL 手术前后差别

    无显著性意义( P > 0. 05) 。由此认为丘脑 - 垂体睾丸轴系的

    激素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可能是影响睾丸正常下降和正常

    发育的重要因素。杨震等[5 ]

    同法对 46 例年龄 15 个月~14

    岁的隐睾儿童的血清 FSH、 LH、 PRL、 T和 E2 进行了测定并用

    完整细胞测定法测定其中13例患儿的雄激素受体的特异结

    合量和每个细胞的雄激素受体量。结果显示隐睾儿童存在

    高雌激素血症 ,可能是隐睾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而靶

    器官雄激素受体无明显改变 ,表明隐睾可能不属于雄激素不

    敏感的范畴。

    2 隐睾的预后

    精子的发生需35~36℃的阴囊环境 ,隐睾则远离阴囊 ,处于37℃的体温下 ,显然影响精子的生成。这可以解释双

    侧隐睾引起的不育。但单侧隐睾患者不育的发生率约为

    10 %~20 % ,双侧隐睾不育发生率 40 %~80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