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肾功衰竭 > 慢性肾功能衰竭
编号:13398645
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2日 医药卫生报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赵纪生教授,在庐山举行的“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肾脏、脑瘤疾病高级论坛”上,以“中医多途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策略和体会”为题,和参与学术论坛的中、西医生,分享其临床治疗经验。

    赵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应以本虚和标实为纲目进行辨证分型。其中本虚分有: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和阴阳两虚;标实则有:湿浊、水气和血瘀。他又特别强调:血瘀贯穿始终。

    赵教授说,中医谓“久病多瘀”,可以说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瘀病机,特别是糖尿病肾病等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之前就存在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更为突出,活血化瘀疗法尤为重要。病情迁延,部分患者属高凝状态,对这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仍必须配合活血化瘀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多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黏度的作用,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其中在活血化瘀药物上对丹参和川芎研究较多。赵教授说:我们总结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发现在本虚标实之中,瘀血所占比例超过80%,采用活血化瘀治疗,对于稳定病情有一定作用。临床上配合辨证用药,常用的治法有益气活血、理气活血、温阳活血、活血利水、解毒化瘀、泄浊化瘀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丹参、川芎、泽兰、益母草、当归、桃仁、赤芍药等。
, http://www.100md.com
    于辨病治疗上,赵纪生教授从“减少毒素的来源”、“促进毒素的排出”、“保存残存肾单位”等几方面作出分析和提供了临床心得。

    赵教授说,长期口服大黄等中药,有助保持大便的通畅,减少毒素在肠道吸收,促进毒素的排出。以每天1.5~3克为宜,水煎剂以每天6~10克为好,病者服药后通常便质溏软,大便次数保持在2~3次,若大便次数过多,而且腹痛者,则应该将大黄的剂量稍为减少。注意防止大黄虚寒之弊,应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

    对于肾功能衰竭水肿使用利尿剂无效,而又不愿治疗者,以及部分病人皮肤瘙痒者,赵教授建议可试用中医“开鬼门”的药浴方法。药用橘叶、麻黄、桂枝等透表发汗药,煮开加入浴缸温浴(38~40摄氏度),浸浴20分钟左右,达到发汗目的,以使毒素随汗而出。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脂质代谢紊乱,高脂血症,赵教授认为西药的降脂作用见效较快,但中药副作用少,对肝脏损害不大,患者也可采用何首乌、女贞子等补肾降脂中药以及采用香菇、草菇、蘑菇、冬菇、银耳等含多糖类的食物予以降脂。
, 百拇医药
    赵教授说,慢性肾功能衰竭又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肾性贫血等。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骨髓能生血。因此肾对血液的生成极为重要,这与西医学研究认为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是肾性贫血的重要原因的观点颇为相似。中医以补肾的方法来治疗贫血亦收到一定效果(多用参芪地黄汤)。常用的补肾中药如冬虫夏草、何首乌、熟地黄、补骨脂、山茱萸、女贞子等药,对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体状态均有疗效。冬虫夏草对肾毒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赵纪生认为,饮食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是重要的环节。中医在众多证候面前应突出调理脾胃,使患者食欲增进,从而增加营养的摄入量,提高病人抗病能力;另外,保护胃气可减轻众多的药物对胃肠的损害,以防止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消化性溃疡等。尤其对于一般营养状态差,合并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者务必使食欲开,饮食增进,方能加强营养。调理脾胃的药物有香砂六君子汤合焦三仙,有腹泻的可用藿香正散合参苓白术散;对于呕恶明显的可用温胆汤和胃降逆止呕,对于大便不通者,应通里泻下,使大便通畅,浊邪得解。在调整脾胃的同时宜注意食疗。 (摘自39健康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