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40483
给孩子输液,高手太少(详细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5日 《生命时报》 2008.07.15
     “一针见血”特殊收费引争议 专家百姓希望护士练本领

    输液时,难免受点皮肉之苦,但如果一扎再扎,却总也不进血管,恐怕就不是患者能容忍的了。最近,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就推出了一项特殊业务——多花5块钱,就能点名让“一针王”护士给孩子扎针,如果“一针王”失手,除退还5元外,还要自己掏腰包退给患者输液费!

    据报道,该业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不少家长的欢迎,可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一针见血”本应该是护士的基本功,缘何成了少数护士提升身价的“特殊技能”?

    大人、孩子都担心扎不准

    7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门诊输液室,见到治疗室门外不少家长抱着孩子等待输液。治疗室内,一个看上去还不到1岁的孩子正被按在治疗床上,哭得凄惨。孩子的爸妈都在,妈妈靠后,扶住双腿,爸爸在前,摁着两只小胳膊,旁边还有一名护工帮忙固定住孩子乱动的脑袋。负责输液扎针的护士,则坐在床头,双手在头顶上摸来摸去,似乎是找不到血管,看得大家一阵心悸。旁边诊室的家长则一进屋就嚷嚷:“给我找个有经验、技术高的护士来!”
, 百拇医药
    其实,并不只有孩子会面临被扎上多次的倒霉情况。曾在一家三甲医院住院的杨女士说,刚做完手术那会儿,输液时常有一针见不了血的事,“有的甚至要试4回才能成功。这罪可受大发了。”另一位赵小姐则告诉记者,她最怕的不是一次扎不上,而是扎上了,可没过多久手上就肿起大包,只能拔了重来。受二遍罪不说,事后还得给手消肿。

    久病、过胖等会影响成功率

    就像做文字工作的人首先要把字写对,学声乐的人首先要唱歌不跑调一样,在患者看来,打点滴能否“一针见血”,也应该是衡量一个护士是否合格的标准。

    对此,前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表示赞同,因为静脉穿刺技术确实是护士的一门基本功,不仅要求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还要动作规范,操作严格无菌,还要密切观察病人反应。这在护理学院的基础护理操作课程和注册护士的考核中都有所体现。

    但她同时表示,要做到“一针见血”固然应有过硬的技术,但病人身体状况的客观条件也不得不考虑。比如,人一生病后,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血管就会变得不充盈,难以寻找;而过胖的人,也会血管不清晰;其他如久病会使血管变脆等情况,都易导致多次穿刺不成功。如果一次不成功,护士会紧张,再加上病人或家属烦躁、不理解等,扎不上的事就难免发生。
, 百拇医药
    对于婴幼儿患者,儿童护理专家、北京儿童医院主任护师徐润华说,要一针见血的难度更大。因为孩子的血管管径比大人要细得多,血管壁也更薄,再加上易哭闹、配合度差等因素影响,光靠护士的“硬技术”来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确实不现实。一般来说,临床工作3—5年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达到95%—98%,就已经算合格了。

    “一针见血”需双方配合

    当然,在打点滴的过程中,护士是施行者,患者是受者,能不能一针见血的首要原因自然在护士。所以黄人健强调,为提高成功率,护士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永远是必不可少的。

    静脉穿刺是个精细活儿,护士的心理状态和患者的配合度也都会影响到成功率,首都儿科研究所护理部主任陈燕芬说,有时这比技术本身影响更大。所以,患儿的家长要建立起对护士的信心,不要用指责命令的语气,而是给护士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还要积极配合护士的操作,比如扶持好孩子的手脚,并帮助安慰孩子,使其保持安静。
, 百拇医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医院曾作过一项试验:输液前,在治疗室放一些儿童喜欢的小贴画,如小红花、卡通公仔等,然后告诉他们说,积极配合的小朋友能获得小贴画,结果发现,孩子的配合率确实有所提高,而穿刺的成功率也就提高了。陈燕芬说,其实除了奖励,对于三四岁的男孩子,夸奖、赞美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比如,只要多夸夸他们是“小男子汉”、“小英雄”,孩子们就会攥紧拳头,积极配合。

    最后,黄人健强调,医院方面的管理也很重要。她表示,在一些三甲医院就曾有着明确规定,当一个护士两次穿刺失败,就应该向患者道歉,而患者也有权利要求换一个经验更丰富的护士。这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医患之间的冲突都有好处。而医院定期进行的护士培训、考核,以及分析患者反馈等,也将有助于护士技术水平的提高。▲,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