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5818
见微知著 司外揣内 读《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心得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61期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以下简称《要诀》)12条述: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颊[肾],鼻[脾]部位。部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此为五色合五部,肝、心、脾、肺、肾五脏,所对应的面色和部位分别为青、赤、黄、白、黑和左腮(左颊)、额上(天庭)、鼻、右腮(右颊)、额(承浆),所主的病象分别为惊风、火与实热、湿热与伤食、虚寒、冷痛与肾气败。正如《灵枢》所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走空窍”,通行全身的最重要的经脉都汇聚于面部,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气血皆在面部经过。即所谓“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其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荣。五脏所属的气色可以在面部显示出来,从而使面部成为内应脏腑,为经络所会,气化所通,神明所发的特殊部位。不仅可用于审证求因,别寒热、虚实、断病位、定治疗,还可用于预测疾病的转归。面部色泽含蓄而明润则病轻,色泽沉滞而枯槁则病重。五色从下向上蔓延,则提示疾病即将加重。五色从上向下逐渐消退,则提示疾病即将痊愈。五色在面部的表现,与脏腑所主相应部位有关,整个面部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内部归属五脏,外部归属六腑,如五色变化从外走内,则说明病变由腑及脏,如五色变化从内走外,则说明病变由脏及腑。
, http://www.100md.com
    面部望诊是由局部透视整体的最典型的全息诊断法,用全息理论进行诊断,即“见微知著”,“由表知里,司外揣内”,是一种与“四诊合参”相迥异的诊断思维。只凭一个局部的、—个特殊征象,便可从部分求整体,从外推内。它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诊病方法,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准确的特点。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在患者面部的全息穴位上,经常可以找到相应脏腑病变所产生的毒素沉积的硬块,这种沉积物由尿酸晶体和其他毒素长期沉积而形成,严重地影响着脑的血液循环,使脏腑阴阳失衡,从而影响了相应脏器的功能和人体的健康。有专家以人体各部分在颜面投影的理论为依据,指出“面诊”乃是通过观察病人颜面的异常疵点来诊断疾病,当机体某处产生疾病时,可在相应的面部投射区内出现阳性反应:如骨的形状变化;肌肉紧张性、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以及局部充血,皮下小动脉、汗孔和汗披的改变。仪器检查还可发现局部温度、电阻、电磁等的变化。另有人认为鼻部出现豆状青褐色者,提示患有胃下垂,其色素深浅与病程长短有关,鼻翼两侧出现椭圆形浅黄色或深绿色者,则提示患有胆囊炎。有人在临床实践总结中发现,诊察人中形色变化,可以诊断泌尿、生殖系统的病证。有人发现肝硬化腹水并发于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者,鼻部有蟹爪纹出现,多自鼻孔外侧向眉心方向延伸。还有人通过对100例红外面图与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五脏的阴阳寒热确实可以在面部反映出来,如有寒象者,红外面图的颊或鼻区呈黑色(黑暗区的温度低),而身体健康,无阴阳寒热偏颇首,则面区亮暗均匀。有学者利用红外成像等技术,在对脏腑——颜面相应学说的研究中发现,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面部10个点的温度有差异,且心点的差异最为明显。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遵循古人面诊区域分布规程针刺面部穴位,在整体的对应部位取得麻醉效果,从而进行计刺麻醉手术1251例,成功率为96%。日本竹之内氏以热图作为望诊的主要手段,用红外摄影和彩色电视显示面部的热象图,根据图上不同部位的色泽变化对疾病的部位及寒热虚实进行判断,从而证明,健康人面部热图清晰,没有明显的色调变化,心脏病患者和子宫瘤患者的面部热图中,在相当于心脏和生殖器的部位出现黑色和白色的改变。这些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不仅丰富了古代面部色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证实了面部与整体各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全息对应联系,这种联系在临床上不仅可以用来诊断疾病,而且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因此,从全息生物学的理论来看,刺激该全息胚上的一定位置,则可以影响和改变整体中相应部分的生理病理状态而取得治疗效果。, 百拇医药(刘译鸿 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