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1635765
973计划项目“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取得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62期
     作为2005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之一,“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于2005年6月24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11月份项目正式启动。两年多来在首席科学家吴以岭教授的带领下,包括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内的众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项目组专家和学者以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勤奋忘我的科研精神,紧紧围绕计划任务预期目标,按照项目总体技术路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令人鼓舞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目前该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中期评估。

    该项目以“源于临床、基础研究、指导临床”为指导思想,形成“纵横结合、七纵一横”的课题设置框架,通过“整体设计、分部求证、系统整合、突出创新”,将脉络学说整体、系统、辩证、恒动理论优势与现代血管病变实验研究新进展相结合,对络病学重要分支——脉络病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人员通过3469例血管病变临床流行病调查,建立“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依据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发病机制与共性病理环节,从临床角度支持假说,并为开展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提出“营卫承制调平”为络气郁滞和虚滞的核心内涵,与以往注重从血瘀、痰浊等角度研究血管病变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学术观点和指导思想。建立证候、病理及复合实验模型,为更深入地研究“脉络病变”生物学基础和探讨有效治疗途径搭建技术平台;依据气血相关的络病理论特色,从营气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卫气与血管外膜相关性为切入点,建立“外膜-中膜-内膜”实验模型,探讨血管外膜与内膜相互影响及其对血管平滑肌影响而引起脉络瘀阻与动脉粥样硬化、脉络绌急与血管痉挛的病理基础与通络干预,有力地支撑了“营卫承制调平”理论,有利于更全面深入的探讨“脉络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规律,同时对丰富和发展假说具有重要价值。对不同治法通络药物的效应对比揭示病证法药的科学内涵并显示复方通络药物的应用价值。坚持基础研究指导临床原则,围绕急性心梗、脑梗与糖尿病并发症三大难治性疾病“微血管损伤”的共性病理机制,开展通络药物实验与临床循证医学研究,提出通络干预保护微血管结构功能完整性,开辟了急性心梗、脑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新途径。揭示复方通络药物的系统效应可有效切断“脉络病变”级联反应病理链,体现了通络干预血管病变区别于目前拮抗、补偿治疗理念的整合调节机制的科学内涵。总之,在完成前两年既定计划的基础上,该项目提出的“营卫承制调平”理论假说反映了脉络病变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且可有效指导其防治;同时在通络干预保护“微血管损伤”为核心机制的心梗、脑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三大难治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为“脉络病变”学说的建立搭建了框架,为完成项目五年研究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百拇医药
    项目在进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团结协作的科研队伍,在前两年共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著作142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3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培养博士后、博士及硕士52人;先后组织5次大型项目交流会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重大学术会议,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项目实施中积极吸纳包括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数理统计学、复杂系统等交叉学科专家参与课题的设计与实施,同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青年科研骨干;项目组还与美国、日本等国外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据悉,项目根据“先普遍后深入、先广泛后聚焦”的原则,后三年工作将突出“营卫承制调平”理论假说对项目的指导作用,加强通络干预急性心梗、脑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分子机制研究,建立完善“营卫承制调平”数学模型和综合分析方法,围绕五年预期目标,创新完善“脉络学说”,以期提高临床难治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并促进络病学学科的深入发展。

    (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办公室供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