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1635523
病证结合方证对应 完善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67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它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恒动观,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病证结合即将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是目前中医学临证处理疾病、组方遣药、保证疗效的前提。中医辨证论治在临证中具有四个关键环节,即辨证、立法、遣方、用药,也即据证立法、依法选方,方证对应。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病证结合,既可从宏观上认识疾病的临床症状与个体差异,又可从微观方面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对证的广泛性加以具体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以病为依托,以辨证结果为依据, 突出了中医辨证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具有从整体功能“司外揣内”的观察和推理模式,依据中医学“有形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通过望、闻、问、切搜集四诊信息, 对形之于外的四诊信息采用中医的辨证方法,在对疾病做出确切的诊断后,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符合临床实际的证型,并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进行病、证结合的遣方用药,这种诊疗方式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可。辨病是对中医辨证的必要和有益补充,有利于进一步对疾病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掌握不同疾病的特殊性及发展、转归。
, 百拇医药
    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原则的体现

    病和证的关系,表现在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证,而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同的证,证在横的方面涉及到许多的病,如胃脘痛是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痉挛、胃下垂等病的主症,而将不同的疾病进行横向的联系,发现部分病例尽管疾病的诊断不同,却有着共同的证候,“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本身就体现了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分别体现了一种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辨证思想。

    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辨证论治的最佳境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命、健康及疾病的认识日益加深。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大多数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发展及其预后、转归的一般规律,疾病的诊断是对疾病性质的确定和疾病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对患同一类疾病患者共性规律的高度概括,但是,在临床上,不同的患者虽罹患同一种疾病,但由于性别、年龄、体质以及内、外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有所差异,由此也导致中医辨证的不同。如感冒一病,有因风寒束表和风热犯表的差异,从而有风寒证与风热证的不同;同属风寒束表,由于体质差异,又有表实证与表虚证的不同。临床辨证则是对患病个体个性特征的充分体现,既是对患病个体某个阶段、某个时期特定临床症状、体征的高度归纳,也是对疾病个体间差异的高度总结,同一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中医证候类型,当然也会导致治疗上的差异,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准确反映疾病及患者的状态,才能为医者提供预测疾病预后和正确评判疗效的可能。
, 百拇医药
    方证对应是辨证论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方证对应是对方剂与证候两者间关系的一种阐述,它强调方与证的对应性,方证对应,则如百钧之弩,一举贯革,方证不对应,虽弓劲矢疾,去的弥远。例如在中医的方剂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经方、成方,其方剂配伍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理论基础,多为中医学理论精华和长期临床经验密切结合结果,其与特定的证候有较明确的对应关系,而方证对应成为临床取效的前提,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当辨证论治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医诊治新体系时,方证对应便成为辨证论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体现于辨证论治新体系

    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强调从系统研究中获取证据,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具有说服力的、充足的证据基础上,从而使在个人经验及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诊疗手段、方法更具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研究主要指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循证医学亦重视临床实践中个人经验与从系统研究中获取的科学证据、结论相结合,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并认真、确切、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决策中,改善提高临床的诊疗结果。病证结合既重视从临床中获取患者的信息对诊疗的指导作用,又注重科学系统的研究;既遵循疾病防治的科学系统性原则,又遵循了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故其体现了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思想。

    综上所述,中医以源于临床实践的理性思维为先导的辨证过程,把诊疗指向了病人,而非简单地针对疾病,是“以人为本”临床诊疗思想的具体体现。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使得中医在重视证的同时对疾病亦给予足够的重视,重视其对患病人体的影响,尤其是重视疾病作为共性问题对人体的影响,所以在临床诊疗中将辨证与辨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本研究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项目), 百拇医药(朱亚萍 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军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