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30期
编号:11712941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30期
     为了评价通心络治疗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 广州中山大学何穗智、邓卓燊、吴伟康等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通心络胶囊与其他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都很高, 与心脏病、癌症同为目前人类的3个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新的脑血管病患者, 其中许多人因此而死亡;幸存者中半数以上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后遗症。但目前国内外均无普遍公认的特效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 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的200多项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的结果表明, 还没有一种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药物。

    通心络是在国内首先运用络病学说探讨血管病变病理机制及治疗的复方中药, 在“络以通为用”的络病治疗原则指导下, 把不同络病治法与药物有机组合, 对“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共性病理环节发挥干预作用,广泛用于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等血管疾病的治疗,成为“脉络—血管系统病”防治的代表药物。

    何穗智等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年至2006 年5 月)、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年至2006年5 月)、MEDLINE (1996年至2006 年5 月)、Cochrane 图书馆, 手工检索初步入选的所有文献,获取并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文献, 然后分别采用SAS 统计分析软件、RevMan 412 软件进行荟萃分析。该分析共纳入3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3336 例患者,其中通心络胶囊组1764 例, 对照组1572例。

    结果

    总有效率 31 项研究(2791 例患者) 报告了总有效率(图3,见下期)。31 项研究间异质性不大(Cochraneps Q=8.71579,P=0.9995>0.1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敏感性 分析结果表明,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血管病总有效率的结论是稳定可靠的。图4(见下期) 显示存在发表偏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总有效率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按药物分类进行亚组分析,通心络除与西药尼莫地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他药物如中药或常规药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或P< 0.01);按病种分类进行亚组分析时,在通心络治疗脑梗死、脑出血、脑血栓的研究中, 通心络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 。

    [未完待续,本文(一)见7月31日A7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