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9671
抢救中医药“未刊本”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74期
     编者按:继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两大主题。然而,在对前人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中,尚有一块领域,少有人投以关注的目光,那就是“未刊本”的研究。未刊本,指的是因各种原因没有出版或刊用的中医书稿,这其中不乏较高价值的精品,最有名的当属清代叶天士遗留下来的临证资料,后来门人据此整理出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价值连城的宝玉在没被发现之前,看上去可能只是默默无闻的石头。全国各地私藏或馆藏的现存“未刊本”,是有待我们发掘的宝藏。

    我国的中医药著述浩如烟海,蔚为壮观。几千年来,有些中医药名著一直在基础理论、方法手段、养生保健等方面指导着中医药工作者的临床实践,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医药书稿未得到刊印和出版,一些有价值的书稿压在某个角落,不见天日,而成了“未刊本”。如何抢救这些中医药“未刊本”,成为中医药学者关注的焦点。安徽省中医文献所研究员任何对中医药“未刊本”研究颇深,日前从学术价值、临床应用、挖掘整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未刊本”——凝聚古今名医毕生心血
, http://www.100md.com
    任何认为,中医“未刊本”是指未出版或未刊用的中医书稿。医家常常是通过学术著作来体现其地位的,事实上这也是造就名医、衡量名医的一条重要标准。古今名医都视著书立说为传承医术之千秋大业,当然,他们又都是“未刊本”的作者,他们手头都有“未刊本”。

    古代名医李时珍为整理本草,著书立说,不惜辞去御医职位,专心致志于《本草纲目》的撰述,历经27年的艰苦耕耘,终于完成书稿。然而直到他辞世时尚未看到金陵初刻本《本草纲目》,这对李氏本人来说就成了“未刊本”,然而《本草纲目》这部医药学巨著如若日月,光耀千秋!

    当代本草大家尚志钧先生,早年立志重辑亡佚的古本草文献。他60多年如一日,清贫乐道,奋笔疾书。他先后辑复了19部本草专著,但目前他手头有“未刊本”6部……

    安徽怀远汤万春先生,也是岁岁苦学,辛勤积累,潜心研究,冬夏不辍,相继完成了《小品方辑录笺注》、《集试秘览》、《未病学》等多部著作,“寒窗人老学犹勤,五夜书灯到晓明”便是他不倦努力的自我写照。
, 百拇医药
    还有许孔璋先生、龚士澄先生、许芝泉先生……

    “未刊本”——宝贵的中医药文献

    已经出版的古代中医药文献,有的已经存目,有的已被转录,即使原著遗失了,或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残缺不全,但可以通过后世文献再进行重辑,残缺不全的书籍,又可利用后世文献来进行补辑。但是“未刊本”就不同了,一旦遗帙或残缺不全,那就无法辑复和补辑了。

    任何介绍,解放后出版的《章次公医案》(江苏科技出版社)和《王仲奇医案》(安徽科技出版社)在诸多的已出版的医案专著中可谓是医案遗珍。余瀛鳌先生在评述《王仲奇医案》时说,这两部医案可以称得上是解放后出版的医案专著中最好的!这两部医案对王仲奇、章次公两位中医临床大家来说,都是“未刊本”。王仲奇一生诊务繁忙,无暇整理,一直到他死后50多年,才由他的女儿、门人整理出来。章次公老亦是如此,因肺癌1957年过世,到1980年后才由其门人朱良春先生整理出版。还有《未刻本叶氏医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时还是标明“未刊本”,一方面是叶氏医案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是叶氏生前未出版过,因《临证指南医案》是经过其门人整理加工过。
, 百拇医药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医药书籍,包括“未刊本”屡遭厄运,这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和学术研究是极为不利的。严格地讲,从宋代开始,许多学者就已经做了有关辑录医书的工作。郑樵在《通志·校雠略》中专有《书有名亡实不亡论》1篇,为人们指出辑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有两节还专门谈到了医书,如《名医别录》、《李氏本草》。但至今尚未对“未刊本”作过专题论述,著述虽多,但珍稀本却少。总之,“未刊本”不可多得。

    “未刊本”——应深入挖掘,分门别类研究

    任何分析,从目前看,“未刊本”的中医药书稿有多种原因:没有出版条件或者出版条件不成熟;有出版的可能,但错过了机会,或因故被耽误;医稿不成熟或是医稿质量差,或是医者著书态度谨慎,担心书稿不成熟而有误人之害。从社会因素方面看,有的名老中医正在病中,有的已经故去,其子女后学未能抓紧时间认真整理,还有一部分名老中医健在的时候,其子女或门人已整理出一定水平的临床资料,但因老人离世,整理者改行,一直无暇再继续完成,如安徽省立医院毛梓敬老中医的《毛梓敬医案》手稿,由同行张大有先生保存,因张先生现已改行,这部“未刊本”只能以“文物”形式存放在他的家中。也有的“未刊本”书稿被文物贩子收走转卖,有的被不懂行的人收藏视为“废纸”,有的被视为“无价之宝”紧攥在手中不放,或要天价,有的交给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科研医疗机构单位等。
, http://www.100md.com
    如何挖掘“未刊本”?任何采用了查书目、查馆藏、到实地挖掘3种方法对“未刊本”进行收集整理。他充分运用目录学知识和工具书,对《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大辞典》等进行了通检,笔录了所有未刊本书目及部分内容提要;先后到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图书馆、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对这3个单位收藏的“未刊本”进行了考察和登记;还到皖南医学院、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所、休宁县中医院、歙县中医院进行了调研,发现休宁存书稿较多。

    他通过对收集来的“抄本”和“未刊本”进行了认真考订,确定“未刊本”。具体是:著作同异名考订,未刊本常常一书二名或多名;同一书名而为不同著者;已出版的与“未刊本”同一书名;考订存佚,存与佚是一项慎重而又复杂的考证工作,主要立足于“存”,一般目录中存有书名、作者,但拿出权威性的医籍大辞典或馆藏目录一查,或不确定,或“未见此书”,只有到藏家、图书馆、博物馆才能定下来。然后归类分目为13类,包括中医诊法、医经、综合性医书、医学论述、伤寒温病类、医案医话类、内科杂病类、妇儿类、喉科类、外科痘疹类、眼科、跌打类、本草类、方书类。
, 百拇医药
    任何说,“未刊本”馆藏的比私藏的要多,但从学术价值看,私藏的“未刊本”比馆藏的要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馆藏这么多年来,历次出版选题机会要比私藏的多,而私藏的“未刊本”被选上的机会要少得多,这样馆藏的“未刊本”逐次剩下的本子,价值就下降了,仅以方书验方为主了。

    在收集的中医“未刊本”中,新安地区中医“未刊本”为最多。这是由于新安医家以儒医群体和世医家族链为特征,自宋以来,世代相传,代不乏人。如歙县蜀口曹氏外科,历经五代而不衰;歙县黄氏妇科世家,至今800余年,相继25代,人称“医博世家”;歙县郑村“南园、西园喉科”,同样是家族世袭专业,相传至今13代。据不完全统计,自北宋以来,三代以上至30多代的家传名医有63家,达300余人。这些名医世家家中多藏有不少“未刊本”。

    “未刊本”——整理出版刻不容缓

    任何强调,中医药“未刊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有价值的遗产,蕴含着古今医家诸多精辟的学术理论与丰富的临证经验,是中医药文献整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其中的临床各科与医案部分,每每有独到的理论启迪与临床见解,有助于拓展治疗的思路、丰富治疗的方法,具有深入整理研究的价值。
, 百拇医药
    任何通过调研发现,根据所收集的“未刊本”目录和内容,有出版价值的“未刊本”,如已经过专家及出版部门筛选审定的《新安医籍丛刊》,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期出版发行被耽置下来的就有27部(本);馆藏 “未刊本”有249部;从全国性中医医籍工具书收录的“未刊本”有57部;实地调研所得的“未刊本”有47部。《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收录全国113个图书馆馆藏中医药图书,其中“未刊本”有3924种,安徽有537种,新安医学占有一定的比例。任何建议,要建立新安医学文献“未刊本”整理组织和新安医学文献研究出版基金;对新安医学文献“未刊本”应进行甑别、遴选和确定,以便能出版高质量的文献;对大量“未刊本”文献可采取数据库、光盘方式先进行保存;对当代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新安医学文献要深入发掘;编一部安徽省中医药古今“未刊本”书目,出一套《未刊本丛书》。

    “开垦这一块空白之地,让中医药古今‘未刊本’重见天日,不仅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而且是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任务。”任何如是说。, 百拇医药(周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