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肾脏 > 肾细胞癌 > 正文
编号:11636211
肾细胞癌诊治指南南京(2008版).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29kb)。

    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

    (2008年版)

    分篇主 编 马建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分篇副主编 何志嵩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编 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戴玉田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杜林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郭军 北京大学附属北京肿瘤医院

    胡志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靳风烁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米振国 山西省肿瘤医院

    万 奔 卫生部北京医院

    周芳坚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秘 书 宋毅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目 录

    一、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二、 病理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

    五、 治疗

    六、 手术并发症

    七、 预后影响因素

    八、 遗传性肾癌诊断和治疗

    九、 随诊

    [名词解释]

    无症状肾癌(incidental renal cell carcinomas):无临床症状或体征,由B超或CT检查发现的肾癌。

    副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发生于肿瘤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以外由肿瘤引起的症候群。

    局限性肾癌(localized renal cell carcinoma):2002年版AJCC的TNM分期中的T1-T2N0M0期肾癌,临床分期为Ⅰ、Ⅱ期。

    局部进展性肾癌(locally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和)肾静脉瘤栓或(和)下腔静脉瘤栓或(和)肾上腺转移或肿瘤侵及肾周脂肪组织或(和)肾窦脂肪组织(但未超过肾周筋膜),无远处转移的肾癌,2002年版AJCC临床分期为Ⅲ期。

    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2002年版AJCC临床分期Ⅳ期肾癌,包括T4N0M0期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保留肾脏的手术总称,包括肾部分切除术、肾脏楔形切除术、肾肿瘤剜除术等。

    微创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文献中对微创治疗手段没有严格的界定,本指南中将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冷冻消融归为微创治疗范畴。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或NSS,由于切除组织及范围同开放性手术,本指南中没有将其划为微创治疗范畴。

    本指南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1],以及欧洲泌尿外科协会[2]、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3]、新加坡泌尿外科协会[4]的肾细胞癌诊治指南,针对肾细胞癌制定,所推荐的方案具有Ⅰ、Ⅱ、Ⅲ级循证医学证据水平(表Ⅱ-1)。

    表Ⅱ-1 循证医学证据分级水平及依据

    推荐分级证据水平依据AⅠa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Ⅰb至少有一个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BⅡa 至少有一个设计合理的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Ⅱb至少有一个设计合理的单项队列研究Ⅲa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Ⅲb单项病例对照研究CⅣ系列病例分析及质量较差的病例对照研究DⅤ没有分析评价的专家意见。推荐分级Grade Nature of recommendations

    ABased on clinical studies of good quality and consistency addressing th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nd including at least one randomized trialBBased on well-conducted clinical studies, but withou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CMade despite the absence of directly applicable clinical studies of good quality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以及肾盂上皮系统的各种肿瘤。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不同,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1]。我国各地区肾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也较大,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统计我国试点市、县1988~19972002年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显示:①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②男女比例约为2∶1;③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两者最高相差43倍[5,4-6]。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

    肾癌的病因未明。其发病与遗传、吸烟[7]、肥胖[8]、长期血液透析、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物抗高血压治疗[9]等有关(证据水平Ⅱa);某些职业如石油、皮革、石棉等产业工人患病率高;少数肾癌与遗传因素有关,不吸烟以及避免肥胖是预防发生肾癌的重要方法(推荐分级B)称为遗传性肾癌或家族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4%[1-3,, 7,810]。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肾癌称为散发性肾癌。

    二、病理

    ㈠ 大体

    绝大多数肾癌发生于一侧肾脏,常为单个肿瘤,10%~20%为多发病灶,多发病灶病例常见于遗传性肾癌以及乳头状腺肾细胞癌的患者[810]。肿瘤多位于肾脏上下两极,瘤体大小差异较大,直径平均7cm,常有假包膜与周围肾组织相隔。双侧先后或同时发病者仅占散发性肾癌的2%~4%[810]。遗传性肾癌则常表现为双侧、多发性肿瘤。

    ㈡ 分类

    肾癌有几种分类标准,以往我国最常采用的是1981年Mostofi分类标准。WHO1997年根据肿瘤细胞起源以及基因改变等特点制定了肾实质上皮性肿瘤分类标准[911],此分类将肾癌分为透明细胞癌(60%~85%)、乳头状肾细胞癌或称为嗜色细胞癌(7%~14%)、嫌色细胞癌(4%~10%)、集合管癌(1%~2%)和未分类肾细胞癌(证据水平Ⅱa)。取消了传统分类中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2种分型。根据形态学的改变乳头状肾细胞癌分为Ⅰ型和Ⅱ型2型[102,113]。

    2004年WHO对1997年的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类进行了修改,保留了原有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及未分类肾细胞癌4个分型,将集合管癌进一步分为Bellini集合管癌和髓样癌,此外增加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11易位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分型。并将传统分类中的颗粒细胞癌归为高分级的透明细胞癌,对各亚型中的未分化癌成分在肿瘤组织中所占比例进行描述。推荐采用2004年WHO肾细胞癌病理分类标准[14](推荐分级B)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2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