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36631
儿保门诊常规.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55kb)。

    儿保门诊诊疗常规

    儿保门诊常规

    一、 健康检查的次数

    0~6月,每月一次;6~12月,三月一次;12月~3岁,半年一次;3岁以上,一年一次。

    二、儿保门诊的工作内容

    1.挂号预诊

    凡健康无传染病的小儿,可给挂号。初诊时填写健康检查卡首页项目,根据出生年月,编 排保健号填入登记本。复诊时按保健号抽取记录卡。门诊结束及时整理记录卡。

    2. 测量

    (1) 体重:测量要求迅速轻放,记录到0.01kg,衣服要求脱到单衣单裤,测量过程注意小儿保暖和安全,与前次比较有疑问时重称一次进行复核。

    (2) 身长:脱去鞋袜,不戴帽,穿单衣裤。3岁以内,仰卧于卧式身长板中线上,小儿头顶触及头板,测量者左手按住小儿双膝,使双下肢伸直,并紧贴板面,右手移动活板,使触及足底,读二侧刻度,读到0.1cm。3岁以上站立于儿童身长立尺前,足跟并拢,脚尖稍分开,脚跟、臀部和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视线向前,移动身长尺上端小木板,放平于头顶,读数。

    (3) 坐高:量顶-臀长,3岁以内用卧式量板,小儿仰卧与测身长时相同,测者一手握小儿二足,使小儿二腿弯曲成直角(不用尿布),移动活板,使压紧臀部,操作时注意小儿背部,不能离开底板平面。3岁以上小儿坐于坐高计凳上,坐时两大腿靠拢, 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头与肩部位置与量身长时要求相同,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读数。

    (4) 头围: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一侧齐眉弓上缘,将软尺紧贴皮肤,绕经枕骨结节最高点回至零点,读数。 精确到0.1cm,量时卷尺紧贴头皮。

    (5) 胸围:3岁以下小儿仰卧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用软皮尺经二肩胛骨下角至乳头下交界于胸骨中线第四肋骨水平上,读呼与吸之间的平均胸围,精确到0.1cm。

    3. 问诊

    了解喂养史(包括以往与目前),生活史、户外活动、睡眠情况等,上次检查到这次检查间患过什么病,以及治疗情况。

    4. 体格检查

    (1) 一般外表

    (2) 头颅:形态、骨缝、前囟、后囟, 头皮有无皮脂渗出,毛发有否枕秃, 颅骨有否软化、乒乓感等。

    (3) 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有无斜颈。

    (4) 皮肤:有无红臀、湿疹、褶烂及破损等,要注意有无黄疸、皮疹或瘀点。

    (5) 眼、耳、鼻有无分泌物,炎症,砂眼等。

    (6) 口腔:有无溃疡、鹅口疮,舌系带是否过短,咽部扁桃体有否红肿,有无龋齿。

    (7) 胸部:检查胸廓有无畸形、肋串、鸡胸、赫氏沟等,以及心肺部听诊。

    (8) 腹部:肝脾情况,有无腹块,肝、脾触诊。

    (9) 生殖器:注意有无疝气,鞘膜积液,隐睾等。

    (10) 髋部与臀部:注意有否髋关节脱位(分臀试验,臀纹对称情况)。

    (11) 四肢:注意有否畸形,多指,有否手镯,脚镯,"O"形腿,"X"形腿等。

    5. 精神、神经发育情况观察:包括动作发育、语言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与正常儿相比,是否落后,有无智力不正常现象。

    6. 化验:6个月和1岁时测定血红蛋白和红血球计数。

    7. 发育筛查:9个月和5岁进行智力筛查,可疑及异常者1~3月后复查。

    8. 听力筛查:9个月进行听力筛查,可疑异常者,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9. 进行小儿生长发育评价,根据测量、体检等的结果,结合正常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与正常生理过程,来评价小儿生长发育情况,并分析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素,从而指导家长积极地创造条件以促进小儿的健康。

    10. 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和宣教

    (1) 合理喂养:乳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以维持营养平衡,并为断奶作好必要的准备,逐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应防止偏食,不吃零食,1.5~2岁应培养独立进食技能。

    (2) 合理安排生活日程,保证足够的睡眠。

    (3) 根据小儿神经精神发育顺序,指导家长进行早期教养,促进小儿智力发育。并应注意情感、意志、品行、道德等的培养,重视心理卫生。

    (4) 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接触新鲜空气,多接触阳光。

    (5) 衣着宜宽大、轻便、柔软,防止束胸,衣着勿过多。

    (6) 清洁卫生宣教。

    (7) 疾病防治知识宣教,可根据发病季节,进行防病宣教。

    (8) 进行必要的矫治与疾病处理。

    11.预约下次检查日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常规

    参照上海市婴幼儿缺D性佝偻病防治方案

    一、 诊断标准

    应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年龄、季节、喂养、生活管理等情况综合分析,有条件者应作血生化及腕部X线片检查,必要时测血25(OH)D含量。

    病史中应注意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双胎、以及平时阳光直照时间少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及生长速度过快的婴幼儿。冬春季节是该病高发季节。另外,应注意有慢性胃肠道或肝肾疾病的小儿。

    二、 症状

    1. 主要症状:夜惊,指睡眠时经常惊跳,外界轻微刺激突然惊醒、惊哭、惊叫一夜在三次以上;多汗,指除哭闹、哺乳时出汗外,每次睡后枕头湿、内衣湿、汗味异臭。与衣着、室温、气温无关。

    2. 次要症状,烦躁不安,不易入睡(有缺D可能时,应除外其他原因)。

    三、 体征

    1. 主要体征:

    (1) 乒乓头,指检查时,用大拇指固定于小儿额部,其余四指轻压小儿枕骨和顶骨中央部位时,可感觉颅骨内陷,多见于2-6个月婴儿。

    (2) 方颅,骨样组织增生使额骨及顶骨双侧呈对称性隆起,多见于8-9个月以上婴儿。

    (3) 肋串珠,指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或看到钝园形隆起,以两侧第7-10肋最明显,上下排列呈串珠状。

    (4) 鸡胸或漏斗胸(排除先天性因素),指胸骨前凸或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

    (5) 典型肋膈沟,指膈肌附着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同时其下部因腹大而外翻,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

    (6) 手镯、脚镯,指手腕、脚踝处可扪及甚至看到肥厚的骨骺形成的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为佝偻病手镯或脚镯。

    (7)"X"、"O"型腿,检查患儿下肢时,两膝关节靠拢,两踝关节不能靠拢而分离,为"X"形腿,如果两足跟靠拢,两膝关节不能靠拢而分离,为"O"形腿;分离距离<3cm者为轻度、3-6cm为中度、>6cm为重度。开始行走后出现下肢畸形。

    佝偻病还会引起其他骨骼改变,如扁平骨盆,脊柱后突或侧弯。

    2. 次要体征:枕秃,肋外翻,囟门晚闭(指18个月以上未闭,还应除外其他因素),萌牙迟缓(乳牙10个月以上未出,除外其他因素)。

    四、血生化

    钙磷乘积<30提示活动期,30-40提示可疑。

    碱性磷酸酶, 金氏法 >30u 提示活动期, 20-30u 提示可疑; 酶偶联法或动力学法>235.0u/L。

    五、腕部X线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5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