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36364
溶血性贫血.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7kb)。

    溶血性贫血

    身免疫性是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体自身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过早破坏超过骨髓造血补偿所引起的一组贫血性疾病。临床上以乏力、头晕头痛、活动后心悸气短、面色无华等贫血症状为主,伴黄疸,即巩膜皮肤黄染、尿色深,甚至呈酱油色,还常有厌食、消化不良以及肠功能紊乱等。血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骨髓象一般呈增生活跃状态,以红系增生为主。西医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如强的松40-60mg每日,分次口服,还可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达那唑等。% r0 p4 |: G$ }8 ~7 f4 q" {

    6 e$ C7 k1 D2 x3 i

    本病病程较长,黄疸多呈反复发作。感受外邪、过度劳累、情志不调可诱发其急性发作。此病中西医结合疗效较好,多数病人在治疗后可长期存活,有严重并发症(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而伴有呼吸困难、肢肿、尿少或高热持续不退等危重症候者,预后不良。

    : t# z/ x. ` R( S; Q; s/ T- G

    . B3 ^" w5 e+ r0 i* p' N8 T 传统中医学认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失养,脾胃不健的基础上,因感受邪度毒,饮食不节,劳虚内倦,情致刺激,加之药物影响而发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温湿中阻,郁久化热,熏蒸肝胆,肝失疏泻,肝胆外泻致黄疸,或邪毒入营,郁久化热,血败外漏发黄。病情反复,日久脾肾更亏,气血难阻,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而致瘀,本病病位在脾,涉及肝胆肾,为本虚标识之虚,平素以本虚为主,主要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溶血发生时以标识为主,主要为湿热瘀并见。

    * Z3 k% P# n8 S. n" a9 V0 O) a8 Z% O3 P& T: Y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善于用古方治疗现代医学明确诊断而缺乏疗效的疑难病,更是擅长于慢性病的体质调理。目前找中医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属于慢性期,属传统"虚劳"病范畴,患者多表现为面黄虚浮、神疲乏力、汗出而肿的黄芪证,同时有多汗、口渴,头痛、心悸、下肢浮肿、腹胀腹泻等五苓散证,故多用黄芪五苓散治疗本病,方证相应,疗效确切。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慢性病的体质调理,需要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医生需要有证在方在,要有守方的自信,而患者需要对医生的高度信任,要有坚持服药的耐心。& E( M8 G( m6 b3 |4 Z

    + w+ ?; m- z. a3 t& I下面是黄煌教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验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