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636299
第三章 内科病症.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99kb)。

    第三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感冒

    感冒系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理的病证。本病为常见的外感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若同时在某一地区内流行,"病无长少,率近相似",则称为时行感冒。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病因病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感冒的发生,往往是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外邪乘虚侵入机体而发生;而体内痰热、伏火、痰湿等邪气内蕴,肺卫失于调节,亦易感受外邪而发病。本病的病因虽系风邪,但因风邪多与寒、热、暑、湿之邪夹杂为患,故秋冬多风寒,春夏多风热,长夏多暑湿。又因人体有阴阳偏盛偏衰之别,感受同一外邪,则有从热化、从寒化的不同,放虽同为感冒,却有不同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1.风寒束表 寒为阴邪,主收引。风寒束表则毛奔闭塞,肺气不宣。

    2.风热犯肺 热为阳邪,风热犯肺则肺失清肃,股理疏泄。

    3.暑湿伤表 暑必扶湿,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暑湿伤表,阻遏清阳,肺卫不和,留连难解。

    [辩证治疗]

    1.风寒束表

    症状和体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证候分析 风寒外袭,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喷嚏。寒为阴邪,其气凝闭,卫阳被遏,邪正相争,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均为风寒在表之象。

    治法 祛风散寒,解表宣肺。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 列缺迎香支正风门风油合谷

    随证配穴 头痛甚,加印堂、太阳。脊背酸楚甚者,可在背部膀胱经分布处用走罐法。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并可加灸。

    方义 寒邪外束,致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配鼻旁的迎香穴,宣肺气、利鼻窍。太阳主表,为一身之落街,阳维脉主一身之表,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用手太阳之文正、足太阳之风门、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风池,流风散寒。合谷祛风宣肺,解表退热。

    2.风热犯肺

    症状和体征发热恶风,汗出,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喉肿痛,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征候分析 风热外袭,首先犯肺,正邪相搏,故发热。风热为阳邪,热蒸肌表,腠理疏泄,故有汗出恶风而邪不得解。风热上扰,则头胀痛、咽喉肿痛。风热犯肺,肺失宜发,鼻窍不利则鼻塞而流黄涕;肺失肃降,则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象。

    治法 疏散风热,清利肺气。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和督脉穴为主。

    处方 尺泽鱼际曲地大推外关

    随证配穴 咽喉肿瘤甚者,加少商点刺出血,泻人迎。咳甚者,加天突。

    刺灸方法 外用泻法,大推可用三棱针点刻出血。

    方义 风热犯表,肺受热灼,清肃失司,放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鱼际解表清肺,止咳利咽。曲地、大推、外关以解表泻热。大椎点刺出血,以泻热邪。

    3.暑湿袭表

    症状和体征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首黄腻,脉儒数。

    证候分析 暑为阳邪,湿性重浊。暑湿伤表,肺卫不和,故见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无汗或少汗。湿邪阻滞于中焦,故见胸闷泛恶、苔黄腻、脉德数。

    治法 清暑化湿,疏表和里。以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孔最合谷中院足三里支沟

    随证配穴 恶心呕吐者,加内关。

    刺灸方法 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 暑湿伤表,肺卫不和,放取孔最、合谷宣肺解表,清暑化湿。暑湿内蕴,升降失权,故取中脘、足三里和中健胃,化湿障法。支沟可调三焦气机,祛暑化湿。

    【其他疗法】

    耳针 肺、气管、内鼻、耳尖、胃、脾、三焦。每次选2~3穴,强刺激,留针10~20min。

    【医案举例】

    1927年淡安寓苏州皮市街。同宅孔氏,29岁,生活艰苦,于4月14日外出归。头痛甚,恶寒发热。余与内子往诊之,脉浮而舌白。为外风地两穴,头痛立愈。又针风府一穴并灸之。逾二时许,遍身汗出而愈。并未服药,仅饮生斐红糖汤,由内子煮赠之。(承淡安针灸选集)

    【按语】

    (l)针灸对本病疗效较好。

    (2)预防方法:每日自我用手指按摩迎香、合谷2~3次,每次3~5min,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亦可用艾住灸足三里3~5壮。平时常使室内通风,坚持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防御外邪的能力。

    第二节咳嗽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疾;"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有声有痰为"咳嗽"。本还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发病较急,除咳嗽主症外,常兼见表证,但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慢性咳嗽迁延日久,或年老体弱,脏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成为咳喘。

    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凡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于肺。不论邪从外人或自内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而咳。

    1.外感咳嗽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不耐邪侵。一旦遭受外邪侵袭,遂使肺气室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使肺气上逆而为咳。由于六淫中风、寒、燥、热等邪性质不同,因而临床可出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咳嗽。

    2内伤咳嗽 肺为娇脏,其他脏腑有病,常可影响到肺。如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酿湿生痰,痰湿上贮于肺;或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所致。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肺脏虚报、气阴两伤和肃降无权而为咳嗽。

    【辩证治疗】

    1.风寒咳嗽

    症状和体征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伴头痛鼻塞、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候分析 风寒犯肺,肺气失宣,故咳嗽鼻塞。肺失宣降,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故咳痰稀薄色白。风寒束表则恶寒发热,邪阻经络则头痛。舌脉亦为风寒外袭之象。

    治法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列缺肺俞外关

    随证配穴 头痛者,加风地、上星。肢体痛楚者,加昆仑、温溜。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并可加灸。

    方义 外关通于阳维,阳维脉主阳主表,故外关可疏泄阳邪,解表散寒。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列缺为手太明肺经络穴,两穴相配可表里相应宣通手太阴肺经经气。肺俞可宣肺理气止咳。

    2.风热咳嗽

    症状和体征咳嗽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热热津液为痰,故咳嗽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风热犯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69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