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资料05 > 正文
编号:11638255
孙犁书话.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第131页
第158页

    参见附件(452kb)。

    《黄裳书话》

    黄裳以书话名。当世之人,若先生于书话体中得大自在者,盖鲜矣!

    身为报人,志在学苑,故兼学者、作家、记者文脉于一体,厚重而古朴,自然而大方,书卷气与艺术味杂然相糅,悠悠然有古雅清淳之风。先生

    钟情版本目录之学,探赜明清典籍,尤见功力,于古于今,无隔膜之感。

    所谈“善本”、“孤本”,多真知灼见,纵横古今,散淡飘逸,多为书

    林中妙语;而言及现代诸文人轶事,则洗练冲淡,如痴如醉。其所言多

    书话家肺腑之语,以人生为书,以书为人生,揭天下鲜知之旧闻,或乐

    古,或讽今,常有久历沧桑、冷眼看世之态。黄裳承“五四”遗风,辨

    伪、析真,锲而不舍,于混沌之中觅出新径,看似随意,而真义在焉。

    先生通晓小品之精髓,又杂以白话之韵致,得其要义而成新体。有感则

    通,思绪所及,援笔书之。其文古而今,今而古;其意浅而深,深而浅。

    黄裳书话,读之如清风朗月,林中甘泉,良多趣味,能不令我辈珍爱乎?

    (孙郁)《孙犁书话》

    文学艺术上的风格,是一种特定的高层次的思想艺术境界。它既从

    创作者的生活、个性、才情中来,也从其渊博的学识中来,是二者相激

    相发、相辅相成、无间融汇的结果。

    孙犁“对书有一种强烈的,长期积累的,职业性的爱好”。他的一

    生,是爱书、读书的一生。文史哲经,农林畜牧,金石考古,书法美术,轶闻杂说,等等,凡与社会人生相关的一切,他无不广泛涉猎,取精用

    宏。在他,阅读历史和阅读现实,是一个双向互补的过程,以此,他在

    两个方面都读出了自己的见解。作为创作家,他的全部阅读和书话写作,又都归趋于文学艺术规律的把握。其书话之作,有飘逸幽远的书卷气,而无单调乏味的学究味,更无卖弄学识之嫌。

    《孙犁书话》凡七辑:(一)《幻华室藏书记》;(二)《耕堂读

    书记》;(三)《耕堂读书随笔》;(四)《耕堂序跋》;(五)《书

    衣文录》;(六)《芸斋琐谈》;(七)《耕堂书信》。读一读《孙犁

    书话》,你不只可以真切地领略到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再次品赏到这

    位作家纯朴真诚、清净淡雅的整个创作风貌,更能体悟到:他何以在创

    作上能够独树一帜的奥秘……

    (金梅)《唐弢书话》

    文界之有“书话”一体,唐弢功莫大焉。唐公以作家、学问家为魂

    魄,以藏书家为筋节,治书话三十余年,成《书话》与《晦庵书话》,恃其书味本色及文章风采,风行海内外。本编选其书话精华,广搜逸文,贯通其六十年间著述,辅以“唐弢读书,我读唐弢”新视角,以编辑体

    例揭示其“书话六境界”。六境界中自有大智慧,若能“品书会心”,何妨借书话作清妙小品?至于“考镜源流”、“书坛掌故”,复使清妙

    归于厚实。“序跋甘苦”,苦在包罗某方面之小史,甘在化小史为抵掌

    闲谈。“装帧学问”及“书城纵横”,写尽访书艰辛、得书喜悦、赏书

    乐趣。高明读者诸君于“唐弢书话六境界”深处,领略某种潇洒雅致的

    “人生境界”,亦有流连忘返之感乎?

    余尝师从晦庵先生治鲁迅及现代文学凡二年,最喜其《偶成》诗中

    “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之情致。兹重拾其书话境界以证

    之:书话者,岂止话书乎?亦话“灯下窗前”如此读书人之性情也。知

    性情所在,即知书话妙谛之所在矣。

    (杨义)《巴金书话》

    有人向书找“颜如玉”,有人向书要“黄金屋”,往往总是竹篮打

    水一场空。真正好读书的人不求“美女”与“金钱”,却乐在书中。因

    为他们在里边找到了乐趣,获得了知识,认识到世界,领悟出人生。

    巴金自小就爱读书,连梦里也在读书。他敞开胸膛,尽量吸收,见

    书就读,取己所好,日积月累,脑中存有个无形的“仓库”,那是谁也

    无法抢走的。书,在他寂寞时给以安慰,病痛中减轻他的苦楚,浩劫中

    予他以希望、鼓舞……。

    本书讲的正是他的读书、爱书、买书、赠书、写书、译书、编书,谈说自己的创作,绍介他人的作品,都是他的心里话。全书共分六辑,或从整体上谈书,或评说自己的作品,或为他人的作品置论……还有巴

    金为书刊撰写的广告!其中有些是《巴金全集》中漏收的,它们连作家

    自己也已遗忘掉了。本书目次编定之后,曾送请巴金审阅,首肯。

    这位体弱多病的九十多岁的老人,至今仍不忘读书。他说:“读了

    好作品,我会感到心灵充实,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纪申)《阿英书话》

    先父阿英生平爱书、藏书、编书、写书,和书打了一辈子交道,连

    做梦也忘不了书。

    在多年革命生涯中,他的藏书历经坎坷。日寇侵占“孤岛”,他将

    几万册藏书匆匆托人代管,结果损失了大部。到新四军后,他在艰苦的

    敌后游击环境中,继续搜集各种书籍、报刊,为了妥善保存,费去了大

    量心血。解放战争爆发后,在敌机疯狂轰炸、扫射下,他冒着生命危险,涉越冰河,把一些珍贵书报,运送到安全地带,为祖国挽救了重要的文

    献。

    他读书的范围广而杂,文学、社会科学、生物学、心理学、哲学……

    多所涉猎。他学识渊博,造诣高深,话剧、京剧、电影、评论、散文、杂文、小说、诗歌、文学史、美术史,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成果。

    30 年代,他就开始写“书话”,尤重晚清文学研究;开新文学史料

    建设的先河。

    打开本书,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片新的天地:罕见的书籍版本,珍

    贵的佚文、轶事。从中到外,从古到今。五彩纷呈,醒人耳目。祖国的

    大量文化遗产,经过他的挖掘、整理,重又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你读着

    一篇篇的书话,仿佛随着作者遨游于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

    (钱璎 钱小惠)《郑振铎书话》

    先父郑振铎一生“爱书如命”。他以一介寒儒,常常倾其囊中所有

    来买书,而他的买书又绝不仅仅是“癖”,这和他的研究工作及关心祖

    国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人们从他撰写的书话中,可以时时感受到他的

    灵魂与书的撞击,倾听到一位爱国者的心声。

    他写“读书随笔”,字虽不多,却融汇了作者对每一部书的精辟见

    解。“关于古版小说”是先父多年从事古小说研究的收获,介绍了一些

    鲜为人知的古籍版本。“劫中得书记”,是先父在“孤岛”时期,为使

    祖国大批珍贵文献古籍免遭流失异域的厄运,而竭尽全力进行抢救的真

    实记录,是他以独特的方式报效祖国的生动写照。“西谛题跋”记录了

    先父对每本书的认识,寥寥数语却意趣无穷。“漫步书林”是他建国后

    从政之余写的一组书话。书林里繁花似锦,景色无边;作者如一位导游,与您边走边谈关于“书”的种种,使您在轻轻松松中增长不少知识。

    先父身为作家、学者、藏书家,一生离不开书,与书终生相伴,直

    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像作者一样地去爱书、读书吧!这是本书作者的最大心愿。

    (郑尔康)《周作人书话》

    周作人嗜书。购书、藏书、抄书、订书、谈书、评书、著书,其与

    书如形与影。

    周氏少时接受旧学训练,颇涉野史笔记,自述由杂学入门。后步长

    兄树人(鲁迅)后尘,求学南京,留学日本,得异域文术熏陶,参较中

    西,遂淹博贯通。此可谓由杂而一。“五四”时代,本思想启蒙之旨,于神话学、民俗学、生物学、性心理学等东西洋著述,多所译介,于中

    国思想革命及新学科之创立,功不可没。此可谓由一而杂。此后转而广

    览中国古代笔记,提要勾玄,披沙拣金,用功甚勤。推崇平实态度,讲

    伦理准乎自然,论道义力避空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同情而宽容,不责备于古人,唯佳言之务得,思有惠于后学。常述先贤通达之论,公

    诸同好,其为书话,蔚成大观。此乃由杂复归于一。

    周氏于书,见多识广。学问无穷,人生有涯,杂而一,一而杂,又

    复归于一。后之学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欲得读书之秘法。周氏尝撰

    读书诗一首,以饮酒拟之,多饮常饮,一呷便识好丑:世有好事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52KB,2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