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9246
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的近忧远虑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79期
     中医诊疗思维的“西医化”,是中医医院“西化”客观现实存在与不断加速的重要原因和“助推剂”。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给中医学科、中医技术、中医行业带来近忧远虑,应该怎样从中整理出有价值的应对方略来,以期滞缓甚至终止这样的“危机”,已经到了十分紧要的“关头”。

    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的近忧

    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的近忧,将整体表现为从业队伍的专业忠诚度降低,使学科发展丧失基本的推动力。

    随着中医诊疗思维的“西医化”,众多的中医从业人员在进行日常的诊疗活动中,即便是“有心”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来开展业务活动,但是,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制于所谓的“中药药理”成分分析等流行概念的约束,并以之来“套用”中医的方药,无论最终的临床效果如何,实际上都已经偏离了中医学科的理论体系。而且,通过这个过程,无论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果,都会表现为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双否定”效应,即如果按照这样的诊疗思路用药有效,就证明中医辨证“无用”,反之,如果疗效不满意,又会得出中药“无用”的推论。长期在如此“尴尬”的“因果关系”状况下执业,要维系从业队伍对学科的忠诚是不可能的。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有两个方面的既成事实更是值得深思的。
, 百拇医药
    首先,中医学科,事实上已经发生了被“边缘化”的危机。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门类、新学科纷纷建立,各学科与学科门类的交叉与融合,更是催生和培育了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景观。但是,由于中医理论体系浓厚的哲学含量与超稳定性,制约了其理论表述的“平民化”和技术运用的“科技化”,更不容易与其他学科发生持续的充分交流,伴随科学技术的整体进步而前行,并用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对自身理论体现进行校正、补充和完善,被“边缘化”的迹象也就渐渐走向事实,这对从业者心态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其次,中医行业的市场,事实上已经发生了被“挤压”与“压缩”的危机。毋庸讳言,中医学科的市场需求层面与市场需求的成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萎缩”。特别是近30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医学科除了在某一特定时期,出现了“文献繁荣”之外,可圈可点的“成就”,是非常稀缺的。可是,西医学科却借助科学技术的日益繁荣,以融会其他学科为契机,步入了学科、学术、技术发展的“快车道”,为医疗市场需求所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广,程度也越来越深,并已经事实形成了引领市场和深度开发市场的确实能力,牢牢占据了医疗市场的主流地位。
, http://www.100md.com
    市场的有限性,决定了在同一市场里,必然存在此消彼长的基本规律。西医学科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多,层次越丰富,相应的中医学科能够生存的市场空间就会变窄,需求就会减少。面对这样的状况,各式各样的“振兴中医”、“拯救中医”的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基本思维导向,仍然是以研究西医学科的方法学来进行所谓的“中医现代化”研究。其结果是研究得越多,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冲击越大,各种各样的说法与不负责任的“评判”,充斥在中医界,使后来的中医从业者无所适从,只能茫然地“混入”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的行列里而找不到自己学科与学术的“根”,更不要说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有“建树”的贡献。

    一个学科的发展,需要众多从业者的辛勤耕耘,如果某一具体学科的从业者,都不能忠诚地为其生存与发展而努力拼搏,那么,要来谈论如何振兴也就没有基础和推动力量了。

    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的远虑

    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的远虑,将是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科结构“崩解”,最终沦落为某种“民间技艺”。
, http://www.100md.com
    随着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在整个中医队伍中的持续发酵,将会整体演进为使中医理论体系处于“空转”和“闲置”状态,使“用进废退”的学科发展规律充分“展现”,“不用则退,久退必废”也就成为事之必然。为什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危机”呢?大抵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理由。

    其一,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将从根基上动摇中医学科生存的“学术支柱”。思维,是人的智力活动,具有规定和约束人们从事一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作用。而具体某个学科的从业者,是该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载体。因此,当其已经偏离甚或放弃了自身学科的方法学与思维路径来从业时,那么,这个学科的根基就已经不保了,支撑其存在与发展的“学术支柱”也就“坍塌”了。

    其二,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表现为其从业者在日常执业过程中,将放弃通过学科的“技术释放”来维系学科生存和促进成长的基本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诊疗思维已经基本“西医化”的中医行业的从业者,极有可能完成由“不愿”到“不能”用中医学科的理论来指导从业的“质变”。如果这样的情况果真不幸发生,中医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势必走向“终结”。
, http://www.100md.com
    滞缓或终止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才能维系中医学科的生存与发展

    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的危害,最终将会把中医学科推向“煙灭”。如何避免这样的中华民族文化“悲剧”的可能发生,应该是整个民族的共同责任。当然,作为中医行业的从业者,以及各类自然科学工作者,更是担负着义不容辞率先行动的义务。综观中医界在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正在进行时”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以滞缓这种惯性为切入点,终止这种状况为落脚点,探寻并形成发展思路为着力点,才能事实达成既定目标。

    首先,抓住教育源头,培养“忠诚”的从业队伍。中医从业队伍中大面积出现中医诊疗思维“西医化”的事实,其源头在中医教育。因此,要试图改变,也必须从教育入手,才能培养起一支为中医事业生存与发展“敢打敢拚”的“主力部队”,有了人力资源的支撑,才能维系和促进学科的事实延续与前行。

    其次,遵循发展规律,夯实学科基础。从学科发展规律的共性中,寻找和发现中医学科发展的个性,并与众多学科的发展共性进行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对接性研究,以期展现中医学科发展规律的基本脉络。同时,按照这一脉络的引领,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地对中医学科开展理论提升与技术提升、技术“嫁接”的重点研究,切实夯实学科的生存基础,并提供发展的推动力。

    第三,彰显临床疗效,提升价值认同。社会的需要,是学科存在的前提;学科要发展,必须有步骤地提升社会的价值认同;价值要获得认同,又必然体现为社会对其不可或缺性的基本需求。中医学科能够延续到今天,本身就说明了社会对其需求的客观存在,问题是怎样才能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切实能够提高社会的价值认同,与时代一起前行。归根结底,还是要以临床疗效的确实不断提高为依托,从而彰显中医学科存在的社会价值。

    中医从业者,是中医学科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依靠力量,也是诊疗思维“西医化”的唯一载体和执行者,学科的近忧与远虑,都与这支队伍的基本状态息息相关。因此,要滞缓或终止“危机”的发生,必须把重点放在这支从业队伍的建设上来,才有可能收获预期结果。, http://www.100md.com(吴 勇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