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更多...
编号:11715508
中医文化随笔23·五行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1日
     中医文化随笔23·五行

    所谓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的运行变化。《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那么五行是怎么产生的呢?

    中医认为,五行是道的妙用,通过五行之间的交感,而形成万事万物。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大意是说,五行阴阳的本体就是天地之道,而这个天地之道,是万物运转的纲纪,事物变化的缘由,生灭变迁的根本,也是神明所依赖的府库。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大意是说:所以,事物的发生叫做“化”;发展到终极了,就是“变”;阴阳变化得不知不觉叫做“神”;这种“神”的妙用随缘而生,随缘而变,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状态称为“圣”。

    “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大意是说:这种变化的妙用,在天称为“玄”,在人为人道,在地表现为“化”。“化”生五味万物;人道生智慧;“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大意是说:“神”在天表现为“气”,如风、热、湿、燥、寒等;在地表现为“形”,即木、火、土、金、水。“神”在天为风,则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天的“气”(五气)与在地的五行相感,而化生万事万物。

    五行的实质是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大意是说,不仅天有阴阳,地也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就是地的阴阳,表现为生长化收藏,其中“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就是说,木是阳中之阴,火是阳中之阳(纯阳),土为阴阳平和,金为阴中之阳,水为阴中之阴(纯阴)。所以,五行又称为“三”,指的是纯阳、纯阴和阴阳交杂三部分。《黄帝内经灵枢·官能》:“言阴与阳,合于五行。”

    由上可知,事物的演化过程可以用道家的说法来讲,就是:“道”(中医称为“天地之道”)生“一”(中医称为“神”),“一”生“二”(中医称为“阴阳”),“二”生“三”(中医称为“五行”),“三”生万物。

    由于五行之间的关系就是阴阳之间的关系,而阴阳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所以,五行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表现为木火土金水之间的依次发生的相生关系(统一),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隔种类之间的相克关系(仍然是阴阳之间的对立),即:木克(胜)土,土克(胜)水,水克(胜)火,火克(胜)金,金克(胜)木。

    阴阳的对立统一理论和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能够帮助我们中道辩证而非绝对静止地看待和对待事物,在临床上则使我们能够很好地辩证施治。

    2006年11月2日于北京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