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78055
关注大血管健康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8日 《家庭保健报》 2008.08.2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胡大一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始作俑者。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一个慢性过程,从其发生病理改变到发生严重的靶器官功能障碍,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如果及早发现动脉系统病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则有可能延缓甚至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发现心血管的早期病变呢?

    大血管功能反映心血管健康水平

    近年来的大量证据显示,在大动脉管壁结构发生改变之前,其血管功能多已出现不同程度异常。换言之,大动脉功能异常是目前临床上所能探知的血管病变的最早期阶段。因此,早期筛查并积极干预大动脉功能异常在心血管病的“上游防治”中具有独特意义。

    常用评价大血管功能的方法

    随着人们对大血管功能的关注,其评估技术也有了相应改进。目前临床常用于检测大动脉功能的无创性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脉压:脉压与动脉弹性密切相关。动脉弹性越差、僵硬度越大,其脉压则越大,因此被视为反映动脉弹性的简易指标。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PWV是评估大动脉弹性时最常应用的指标之一。PWV可较好地反映大动脉的僵硬度,此值越高,提示大动脉弹性越差。

    脉搏波分析(PWA):PWA能够更为精确地反映中心动脉压力水平,而中心动脉压力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十分密切。

    踝臂指数(ABI):ABI是指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可以精确反映下肢动脉的开放情况,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很高。

    如何让我们的大动脉更健康

    目前对于大动脉功能异常尚缺乏有效的直接干预措施。作为动脉硬化病变的早期表现,大动脉功能异常经常继发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大动脉功能异常而言,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加强“上游防治”、“源头防治”,从根本上阻断各种危险因素对动脉系统的不良影响。

    控制血压

    研究显示,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改善患者大动脉功能。

    应用他汀类降脂药

    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延缓、避免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病理生理进程,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动脉功能。

    控制血糖

    降糖治疗与戒烟也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性,对大动脉功能也具有有益影响。

    医疗经济学分析显示,加强大动脉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更好的经济获益比。如果不注意早期干预,一旦患者发生明显的动脉功能或结构异常甚至出现靶器官损害,此时所需医疗费用将显著增加,并且治疗效果较差。

    总之,大动脉功能异常是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动脉系统疾病的早期阶段。现有的多种大动脉功能检测技术有助于我们及早发现动脉系统功能异常,对各种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