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 周仲瑛
编号:11664538
六十余年桃李芬芳 耄耋老人大医之路 ——记当代中医大家周仲瑛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86期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从医执教60余年,9月19日(农历八月二十)将迎来八十寿辰。周老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南京中医学院院长、七届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医)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医药卫生学科组组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江苏省中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2007年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王定一杯”国际中医药贡献奖,是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一、三、四批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60多年来,长期致力于中医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其独特的建树,精湛的医术,深受同行的敬重和病人的爱戴,国内外享有盛誉。周老作为一位中医大家,为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禀承家学,博取众家之长

    周仲瑛教授1928年生于江苏如东,世业中医,至其父辈周筱斋时业医已愈五世。周父继承祖业,专攻内科,兼事妇科。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周老和中医结下了不解情缘,13岁随父学医,侍诊左右,涉猎大量中医专著,由博至约。
, 百拇医药
    1947年,适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招生良机,周仲瑛遂报考深造。在此期间,对中医学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四大经典、各家学说,莫不博览精研,并得到朱鹤皋、蒋文芳、章次公、黄文东、盛心如等许多任教的著名老中医指点,使他得以开拓思路,众采各家学派特长,从而打下了深厚的医学基础,迈出了治学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1948年,周仲瑛在父亲诊所襄诊,次年即悬壶乡里,临证每能触发思绪,灵活应用,因而医名日著。行医之暇仍对经典著作熟读精思,反复揣摩,深有领悟,对本草则更是着意探求,中医理论日臻丰富。至1954年,周老就读于政府开办的中医学习西医进修班,又掌握了基本的西医知识。通过对中西医的比较,益感中医药学之博大精深,决心继续攀登中医药学高峰。

    1955年,江苏建立了“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周仲瑛第一批通过考试参加学习。在这里他广览博取,钩沉发微,向名师问业,学有专攻,医术益精。并因成绩和业务能力出众,进入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开始临床和参与教学工作。他认为勤以治学、学以致用是学有所成的门径,在此期间阅读了较多富于创见、独具一格的医学著作,如《丹溪心法》、《脾胃论》、《温病条辨》、《医林改错》、《血证论》等,并择善而从之。诸家之中以李东垣的“脾胃论”、张景岳的“阳非有余论”、徐灵胎的“命门元气论”、吴又可的“瘟疫论”,对其学术思想的影响较大。同时接受了西医学及其它自然学科的知识,开扩了思路,增长了见识,为后期写作大量医著、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传统理论敢于质疑,提出新见,在诊务繁忙之余,仍著书立说,一方一药之效,无不认真记录。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周老研学中医一生,至今仍然坚持不懈地读书、思考和临证。
, 百拇医药
    杏苑勤耕,奠基中医教育事业

    周仲瑛教授从事中医教学50余年。自1957年以来先后承担历届多种类型的中医内科课堂系统教学及临床带教任务,创建了内科教学体系,在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方法的研究等基本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0年周老即为全国二版教材《中医内科学讲义》的编写提供了全套资料。1977年文革复课之初,主编了《中医内科学》自编教材,为教学缓解了困难。1983年担任了全国五版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及教参《中医内科学》的副主编。1988年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函授教材《中医内科学》,突出了学以致用的特点,对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者皆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兄弟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好评。2004年又担任了《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及教参的主编,他认为中医内科学是当前中医临床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中医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转归、预后演变过程的机理描述比较完整,最能反应辨证论治的特色。因此,教材的编写要注重中医内科学总论体系的构建,它体现了脏腑的相关作用、脏腑的系统功能及病因病机的特点。
, 百拇医药
    周老认为,书本知识是规范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把教材规范的理论转换成指导实践的知识,这要求教师富有见解、经验和体会,并参以实例加以启发。比如临床复杂的疾病问题在基础性教学阶段难以阐释清楚。为此,周老建议开展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现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不同层次的教育过程,还包括研修教育、进修教育,逐渐深化提高。同时抓好临床带教,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强化临床技巧的指导、训练,使学生融会贯通。对于病名问题,周老主张应坚持中医辨证论治为主体,适当联系西医相关疾病,而不能以西医病名替代,以免肢解症因脉治、理法方药的临床诊疗体系。

    周老作为一位优秀的中医学教育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培养中医后继人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极为重视和关怀青年中医人才的成长,热心挹菁拔萃,提携后学,培养出硕士9名、博士26名、博士后2名、访问学者2名、国家指定学术继承人6名。近十几年来仍在临床第一线指导再传弟子,他所培养的学生均已成为中医院校、医院、科研院所的骨干。周老编写的《中医内科学》教材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江苏省教委成人高教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并曾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 http://www.100md.com
    精研不倦,实践创新绽奇葩

    创建中医内科急症学

    确立急难症为学科研究的主攻方向

    周仲瑛教授为中医内科重点学科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倡导学科的发展必需独立自主、自主创新。为了中医内科学事业的发展,先后创建了内科学总论和辨证施治纲要,确立了以脏腑为辨证核心、内科疾病系统分类的基础,为临床专业分化的发展开辟了途径。作为学科带头人,对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创新,起了开拓奠基作用。

    创建中医内科急症学

    周老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中医认识和治疗急症的历史,由于近代历史上的各种原因,致使优势逐步丧失。中医内科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因而中医内科急症也是其他临床学科急症的基础,要继承发展中医急症医学,就必须以内科为重点突破口,这对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加强中医抢救危重病人的应急能力,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效益。
, 百拇医药
    周老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通过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显著提高了疗效,处于当时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对中医理论实质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周老还先后承担病毒感染性高热、厥脱(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瘀热型血证等研究课题16项。倾注了大部分的精力,主持中医内科急症的攻关。

    在科研工作中,周老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为依据,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中找出病证的病理特点、诊治规律,进行辨证立法,制方选药,以此作为课题设计的基础。

    在学说上,周老善于综合应用各家学派之长,强调从应用中求发展,通过实践提出新的论点和治法。如针对流行性出血热主要表现为卫气营血传变经过的病理特点,提出“病理中心在气营”的新论点,创研具有清气凉营功效的新药,使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又如对厥脱证首创气血同治、理气活血与开闭固脱合法,研制辨证系列急救注射剂;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提出“三毒”(热毒、瘀毒、水毒)学说,确立泻下通瘀、滋阴生津治法,研制成泻下通瘀合剂;提出“瘀热型血证”这一特殊证型,研制了具有凉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新制剂——地丹凉血注射液、丹地合剂,提高了中医药治疗血证的临床疗效。
, 百拇医药
    周仲瑛教授研究成果多项获奖,如“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988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被选入1979~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精集本,并送往莫斯科进行科技交流;“中医药治疗病毒性高热的研究”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急症教学方面,周仲瑛教授1988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中医内科急症学课程,在本科班、专业证书班、研究生班、全国进修班进行系统讲授,并主编了《中医内科急症学》教材及教学大纲,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形象化教学,如开设电化教学,编制《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教学电视片,着手安排操作技能的见习示范训练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拓宽知识面,使其适应今后临床急症工作的实际需要。2004年又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内科急症学》主编。

    确立急难症为学科研究的主攻方向
, 百拇医药
    周老对中医内科重点学科建设有着自己的设想和思路,主张在脏腑系统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抓住急症、疑难病症两方面开展研究。指出以内科范围内的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为基础,以急难症为主攻方向,针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重症、疑难病,先后选择在实践中具有疗效优势的病症进行立题研究。在他的主持下,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国内中医界率先建立了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所。

    急症方面,周老进一步对病毒感染性高热、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重型肝炎等疾病进行理论、临床、实验等方面的研究。重视风、火、热、毒、瘀等病理因素在急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把握内外合邪、病由毒生、多证相关、多脏互联、病机易变、病性多实等辨证要点及急则治标、综合救治、证病合治、祛邪扶正、防传杜变、严密监护等治疗原则,揭示辨治规律。并针对当前中药制剂跟不上临床需要的状况,研制多种急救剂型。

    周老对肿瘤、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痴呆、乙型肝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疑难病症深入研究,做到以点带面,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探索疑难病症的病机特点、主要病理因素及脏腑之间的整体关系,抓住疑病多郁、难病多毒、怪病多痰、久病多瘀、急为风火、多因复合、病实体虚、多脏相关等辨治要点,尤其重视气血、痰瘀的特殊病理意义,并从理论上扩大思路,多途径寻求治法。
, 百拇医药
    周老认为目前对急症、疑难病症的研究,以专病专方居多,理论研究不够深入,难以形成体系。因此,确立急难症为学科研究的主攻方面,这对开辟新的专业研究方向,拓宽学科领域,发展中医内科专业理论,建立新兴的急难症学科体系,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以适应社会对中医的需要,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细心揣摩,法外求法臻化境

    周仲瑛教授是一位善于思考、精于思辨、勇于创新的中医内科学家。他精于辨证论治的灵活性,认为辨证应首重病机,病机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通向论治的桥梁。他创造性的提出“审证求机”、“辨证五性”、“知常达变”、“复合施治”诸论及“内生六淫说”、“第二病因说”、“瘀热说”、“癌毒病因说”等多种学说,从而明析辨证的纲目、路径及立法投药之要领,以示后学。深刻揭示了临床辨证的特殊规律,丰富了中医学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理论,对指导临床立法组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审证求机论
, 百拇医药
    周老认为“求机”是辨证施治的核心,只有把握病机,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际。审证求机的过程,应重视内生六淫和第二病因。内生六淫是指在多种病因作用下,风、寒、 湿、热、燥、火皆可内生。第二病因指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因素,大致包括痰、浊、水饮、湿、瘀、风、火、毒等,常常成为疾病发生的重要中间环节,决定疾病的性质、演变及转归。

    “瘀热”是指瘀和热两种病理因素互相搏结、胶结和所形成的具有新的特质的病理因素。周老认为在多种内科难治病的病变过程中存在“瘀热相搏”这一共同的病理基础,主要是某些相关外感热病或内伤难治杂病病变发展至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以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瘀热相搏的证候。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脏腑受损。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扩张、出血性疾病等多种内科难治性疾病中的瘀热相搏证采用凉血化瘀法治疗,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内生六淫说”、“第二病因说”、“瘀热说”的提出,有助于拓宽临床辨证思路,增强用药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疗效密切相关,颇具卓识。
, 百拇医药
    知常达变论

    周老擅治疑难杂症,首归于辨证功底之深厚,临证每能透过现象抓本质,善从细微处剖析毫芒,从而取得卓越疗效。他认为辨证论治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所积累起来的知识,是中医独特的临床诊疗体系,将这业已系统化的理性认识转化为临床应用技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基于辨证规范化的要求,首先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统一临床辨证论治的逻辑思维程序,如辨病名、病因、病机等,然后明确各个病证的基本规律、辨证的原则和重点、证候分类常规,使病证有基本统一的规范。但在临床应用时,则须知常达变,使基本常规与实际相结合,由于任何一个病证既有其基本规律,又可因体质、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病的先后阶段等表现一定的差异,同时病与病之间可以错杂并见,新病与宿疾亦可相加。因此,提出对辨证的具体运用还应掌握证的特异性、可变性、复合性、非典型性、客观性。了解证的五性对于提高认症的精确度,加强辨证的预见性甚有裨益。

    周老认为,运用辨证论治的普遍规律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此谓常法,但对于临证所见的疑难病、夹杂症、罕见病,由于病情错综复杂,就需要有灵活的思维方法,抓住疾病的一二个特征性表现,针对其特殊性处方用药,方能奏效,是谓变法。只有做到通常达变,灵活应用中医理论,才能准确生动地体现中医的诊疗特色,假如单纯的治标或治本,单纯的辨证或辨病,均有失偏颇。他对慢性发作性疾病的治疗,提出了“发时勿拘治标,平时未必治本”的观点,灵活地将治本与治标有机结合,并恰当地处理两者的主次关系。如哮喘为发作性疾病,辨证总属邪实正虚,“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是其治则。但临床实践表明急时治标顾本,缓时治本顾标更能收到较好疗效。正因周老深谙此理,故临证运用得心应手,屡起沉疴。
, http://www.100md.com
    临证60载,践行大医之道

    周仲瑛教授善于熔中西医知识于一炉,由于医名远播,疗效精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在周老临证生涯中,妙手回春的病例不胜枚举。

    南京中医药大学曾有一患者,因发热、咳嗽、胸痛于1998 年8 月26日入住某医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化脓性胸膜炎”,先后曾用十数种抗生素及多种支持疗法,仍然持续发热,并出现呼吸困难,胸片见“右侧气胸、双侧胸腔积液”,血培养显示“金葡菌和霉菌生长”,至9月30日出现“中毒性休克,多脏器衰竭”。邀周老会诊。患者此时表现为高热、神昏、痉厥、喘脱等多症相叠,病情极为凶险。他辨证为“痰热壅盛、闭塞肺气、内陷心包,引动肝风、伤阴耗气,而致内闭外脱”,以扶正固脱、清化痰热、平肝息风、开窍醒神等数法复合并投、协同增效,以冀脱固、窍开、热清、风定、喘平。同时,使用急救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羚羊粉、猴枣散。二诊热毒仍盛,且有正气外脱之势,故加重清透之力,祛邪以防脱,加用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青蒿等药。三诊,鸱张之热势得以遏制,外脱之正气得以顾护,峰回路转。继予清化、固脱、开窍、熄风,危候基本缓解,窍机渐开,脱象得固。四诊,邪热之势渐缓,身热渐平,神志已清,痰热、肝风、气阴受损成为主要矛盾,遂在原方中减去大队清热之品,加重平肝息风、清化痰热、补益气阴之力。病情继续稳步好转康复。周老向后学谈起上述救治体会时说,“越是急危重症,越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我们并不排除西医综合疗法的作用,但不能轻视我们自身的优势”。
, http://www.100md.com
    周老临证几十年如一日,对待病人不论贫富、老幼与亲疏,总是一视同仁,每天门诊常常从早上至午后,即使是节假日,只要病人找上门来,都会倾情接待,精心诊治。对每位初诊病人,更是详细地望、问、闻、切,尤其注重追根寻源地询问病史,对处方开药,总是深思熟虑,斟酌再三。他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医德情操令人叹服。

    周老作为一位学术大家,主持编写著作28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的临床经验、学术观点,不仅有效地指导着临床诊疗,而且被多部学术专著所引用,影响巨大。先后主持国家、部省级课题37项,取得科研究成果24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2项,多项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研制的新药转让药厂6种。他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被科技部列入国家“十五”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研究课题及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研究内容。

    中医的生命力源于临床,60多年来,周仲瑛教授沉于临床,精于临床,从临床中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临床。“古为今用,根深则叶茂;西为中用,老干发新芽;知常达变,法外求法臻化境;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绽奇葩”是周老为自己写的座右铭,这句话既是周老几十年奋斗的深切感受,也是他治学思想的深刻体现。, 百拇医药(南京中医药大学 周学平 叶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