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35期
编号:11712569
关键词 颈动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35期
关键词 颈动脉

     CAS较CEA早期风险大

    美国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颈动脉支架术(CAS)30天内脑卒中或死亡风险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更高。该研究发表在《血管外科学杂志》[J Vasc Surg 2008, 47(2): 343]上。

    这一涉及3000例患者的分析显示,CAS术后30天的脑卒中或死亡风险高于CEA(RR=1.30)。对有症状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后得知,上述风险进一步增高(RR=1.63)。

    研究者认为,CAS对于存在普通手术风险的患者,尤其是对有症状的患者所起的作用未得到证实。(王盛)

    点评:早期研究显示,颈动脉血管腔内治疗有一定优势,而近期研究却发现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需慎重施行。(吴庆华)

    超声流速有助于预测CAS再狭窄
, 百拇医药
    美国两项研究均证实,超声流速有助于预测颈动脉支架再狭窄。

    其中一项研究入选255例行颈动脉支架术患者,平均随访4.6年后发现,逐渐升高的收缩期峰流速(PVS)和颈内/颈总动脉(ICA/CCA)流速的比值与颈动脉支架的狭窄程度相关,且适用于术后长期随访。研究者同时提出以下最佳流速诊断标准:残余狭窄≥20%时,PSV≥150 cm/s,且ICA/CCA流速比值≥2.15;支架内再狭窄≥50%时,PSV≥220 cm/s,且ICA/CCA流速比值≥2.7;支架内再狭窄≥80%时,PSV≥340 cm/s,且ICA/CCA流速比值≥4.15。该研究发表在《血管外科学杂志》[J Vasc Surg 2008, 47(1): 63]上。

    另一项对256例患者随访42个月的研究发现,支架内狭窄>70%与PSV>300 cm/s、舒张末流速>90 cm/s及ICA/CCA流速比值>4有很好的相关性。该研究也发表在《血管外科学杂志》[J Vasc Surg 2008, 47(1): 74]上。(张煜亚)
, 百拇医药
    重新审视CAS选择标准

    具有高危因素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风险较大,当前认为可用颈动脉支架术(CAS)代替。最近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提示,医师应重新审视CAS的选择标准,正确把握CAS的适应证。该研究发表在《血管外科学年鉴》[Ann Vasc Surg 2008, 22(1): 52]上。

    该研究回顾了1999-2004年间259例行CEA的患者资料,其中20例因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包括严重的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对侧颈内动脉闭塞以及年龄大于80岁)被归为高危组,其余患者归为标准风险组。结果显示,两组在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其他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王盛)

    脑保护无法防止脑栓塞

    目前行颈动脉支架术(CAS)时普遍应用带远端滤伞的脑保护装置。美国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表明,CAS中应用脑保护装置未能预期减少微栓塞的形成。该研究发表在《血管外科学杂志》 [J Vasc Surg 2008, 47(4): 760] 上。
, 百拇医药
    该研究将35例患者随机分为脑保护组和非脑保护组。实施CAS 24小时后对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来评价新梗死灶的产生。结果显示,72%脑保护组患者出现新的梗死灶,非保护组为44%(P=0.09),但两组梗死灶的数量和大小无显著差异。(张煜亚)

    颈动脉病变形态影响支架术转归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可以预测颈动脉支架术(CAS)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危险。该研究发表在《血管外科学杂志》[J Vasc Surg 2008, 47(1): 81]上。

    该研究涉及4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将颈动脉病变按如下特点进行分类:病变长度、狭窄程度、狭窄是否位于颈内动脉开口以及是否存在溃疡、钙化、对侧颈动脉闭塞等。对各组患者的转归进行比较后发现,围手术期脑卒中的总体发生率为3.7%,80岁以上患者30天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10.0%对3.8%);病变长度≥15 mm或狭窄位于颈内动脉开口者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分别为17.0%和7.1%)。多元回归分析也显示,上述两项因素与30天脑卒中的发生率独立相关(OR分别为6.38和3.12),而其他因素(如钙化、溃疡、狭窄程度等)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不相关。(王盛)

    点评:中枢神经系统对缺血的敏感性决定了实施颈动脉血管腔内治疗需要较高的技术,该研究有助于颈动脉支架适应证的选择。(吴庆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