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39562
便民措施莫成“空中楼阁”(呼声)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6日 《生命时报》 2008.09.16
     朋友的孩子生病,就近赶到一家儿童医院。前些年,这里挂号很难,现在医院显然改进了工作,多开了挂号窗口。朋友8点多到医院,很快就挂上了号。可没想到的是,候诊却等了近4个小时。算一算,并不比以前挂号难时的等候时间少。

    眼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大医院看病难问题,卫生系统每年都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各地纷纷推出诸如预约挂号、15分钟挂号、周末门诊、信息公开等便民措施,引来阵阵叫好。只是一段时间下来,似乎真正赢得群众口碑的并不多。许多便民措施在刚推出时热闹了一阵,不久就打了折扣或没了下文。比如预约挂号电话难打通、15分钟挂号做不到、公开信息不更新、便民措施出台了群众不知道等等——如此一番,医院又成了老样子。

    即便有坚持下来的,也是从医院方面考虑得多,从患者角度着想得少。如朋友去的那家儿童医院,因为窗口多了,挂号是不难了,但候诊时间的延长,对患者来说总体上并没有方便可言。朋友说,候诊时间长其实不难解决,什么日子、时间,患者较多,稍做调查便知,多配置医生出诊就可以了。难以理解的是,医院既然能解决挂号难,却为何解决不了候诊难。

    便民措施何以成了好看不中用的“空中楼阁”?主要还是在于许多医院不是真正以患者为本,而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失衡,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导致全国患者看“协和”。在这种情况下,大医院不愁没病人,也就缺少了改进服务的持久动力。然而,面对社会上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以及卫生系统要求改革服务的硬性要求,医院又不能不有所表现,于是就有了便民措施反复“从喧嚣到沉寂”的怪现象。

    只有医院真正以患者为本,自然就能想群众所想,将问题解决在前面,而不是只图医院管理上的省事。比如,北京中医医院在解决了患者挂号难后,很快注意到了候诊难问题。在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后,加大广而告之的宣传力度;在保证患者预约挂号的同时,提醒患者分时就诊,避免了候诊等待;增加专家的出诊人次、频率,保证患者最短时间看上病。其中,要求主任医师每周有7个半天的门诊、副主任医师每周9个半天的门诊。医生确实比其他医院累多了,但患者满意了,医院长久发展依赖的人气也足了。

    “治病救人”本是医院的宗旨,“以患者为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期望更多医院能时时刻刻站在患者的角度,多想想患者的需要,充分考虑并改进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促进管理上下工夫。而那种好看不中用的“空中楼阁”,迟早是要倒掉的,随之倒掉的,可能还有患者的信任,那可是医院持久发展的根基啊。▲(作者为人民日报社资深编辑), http://www.100md.com(王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