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word资料07 > 正文
编号:11664840
过敏与输液反应鉴别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1kb)。

    过敏与输液反应鉴别

    0

    (]y|7}Nv/

    -D~0O; 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我们常说的输液反应是由热源引起的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体温可达40℃~42℃,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有的出现多脏器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非死即残,预后很差, 脑损坏致残成痴呆或植物人,给家庭造成的悲剧是可想可知的。 T Mc1 kB

    !Ye!,R

    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Z%G- %

    h\-& &"

    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主要因素 bi"cd-@3

    8zyuAx&

    1. 输入液体与加入药物质量 YIR av'

    |@eJ+_yQL=

    大批量液体虽经严格的质量检查出厂,但仍有不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的液体进入临床。如:在运输过程中瓶子之间发生碰撞、挤压,造成裂痕和封口松动而污染。药物贮存的环境不当也会发霉长菌。放置时间过久,药物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许多静脉用针剂也常有不溶性微粒,可通过输液进入体内引起输液反应。秦新华等对其所在医院2年间发生的33例输液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输液反应均是由于一批氨基苄青霉素和辅酶A热原不合格引起。[1]由于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引起发热反应。 U\)i3w
    m2>yT|w!;

    2 输液器具 x. ?F)E 5

    yhj_ FrLDC

    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MdSz@nm.

    -5>W

    &xv8F2Mr

    3 配液加药中的污染 :rr 3'ZX!

    \rh

    F:lyy

    `u4^d 5

    3.1 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造成的污染。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不同,造成的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也不同。割锯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2]消毒安瓿后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割一圈然后用手掰开,或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因此,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 rNmW6^@q]^

    .2b 7Fq4

    3.2 加药针头穿刺瓶塞的污染。针头经液体瓶塞穿刺后,液体有白色块状异物,异物率达15%。[4]同时,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及针头大小与液体污染的程度有关。垂直进针容易将针头截面切下的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尤其是多次进针后橡皮塞表面进针空隙增大,凹凸不平,易贴附灰尘、杂质等。尽管进针前对瓶塞表面进行了常规消毒,但随重复进针,仍易将瓶塞表面的附着物带入瓶中而污染液体。李学福等[5]报告用16号及7号针头穿刺瓶塞,针头微粒附着阳性率均为100%,穿刺瓶塞后的溶液微粒含量均超过药典规定。其数量与穿刺次数成正比。 b;PpM^d

    zu GP|G

    3.3 加药注射器的污染。张云英等[6]对加药后1h、2h、3h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进行细菌监测,细菌污染率平均为21.21%,且加药注射器放置的时间越长污染率越高;注射器越大污染率越高;玻璃注射器的细菌污染率明显高于一次性注射器。 3*\jm5-A1G

    g8%rfpVW

    K,&Yy}j

    4 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的污染 ;N$~\Z0B

    yf>~VOCj

    王爱丽等对静脉穿刺后拔出或多次穿刺后更换下来的各型号针头作了观察,发现穿刺针头斜面滞留的微粒成为微粒污染的又一来源。[7]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可直接把针头滞留微粒引入静脉。 o]h S)kw

    =R+6Zw

    3{I,$; ]q

    5 环境空气的污染 X,ICw+3z

    `j:MO

    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大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栾湘宁等[8]对10起输液发热反应的环境进行空气细菌监测,治疗室消毒后500CFU/m3,工作状态下平均为1227.89CFU/m3,病房平均为3036.43CFU/m3,治疗台面细菌数平均为14.5CFU/cm2。因此,加配药后放置时间越长也就越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多。 a)n?y[d

    MTM\~E3!

    -Vqqm&g

    6 联合用药过多及药物配伍不当 _H7)fJ=

    \Y7`jq2me

    液体加入多种药物时,因反复穿刺瓶塞,导致污染的机会增加。药物配伍不当,使配制后的溶液澄明度受影响,产生结晶或pH值改变。牛桂田等[4]报告用10%葡萄糖注射液加入氯霉素和维生素C、红霉素或维生素C,四环素等针剂后,液体澄明度不合规定,其内有结晶、色块、白块等。10%葡萄糖注射液加入注射用四环素时pH值降低至不合格范围。粉剂药物如溶解不充分,可出现药物颗粒。青霉素G溶在葡萄糖中有效期仅2h,青霉素的水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还将增加致敏物质的含量,使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此外,任何稀释液放置过久均易增加污染的机会。由于药物的溶解度、酸碱度、放置时间及温度条件的影响,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 Kel~T,;

    g9o9=x2

    #NW;Hm

    7 输液速度过快 _OO-H%k@&

    RbA,x*.>

    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欧阳纯[9]报道,1988年当他们所在医院发生输液反应较多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