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word资料07 > 正文
编号:11664842
诊断第三部分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11kb)。

    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

    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镜诊断标准(试行)

    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操作常规(试行)

    小儿纤维胃镜检查操作常规(试行)

    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

    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治思路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常规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草案)

    诊断参考1989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相关肾炎专题座谈会上对本病诊断的意见;

    诊断条件

    1.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2.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肾组织切片中找到乙肝病毒(HBV)抗原或HBV-DNA。

    4.肾组织病理为膜性肾炎。

    [说明]

    1.符合第1、2、3条即可确诊,不论其肾组织病理为何。

    2.符合诊断条件中的第1、2条且肾组织病理确诊为膜性肾炎时,尽管其肾组织切片中未查到HBV抗原或HBV-DNA,可作为拟诊;

    3.我国为HBV感染高发地区,如肾小球疾病患者同时有HBV抗原血症,尚不足以作为HBV相关肾炎的依据。

    治 疗

    1.α-干扰素(α-Interferon);重组人类α-干扰素(α-IFN)100~300万IU,肌肉注射每周3次,6个月为一疗程,参考血清病毒乙肝标志物变化决定下一步疗程。主要副作用为发热、流感样症状,嗜睡和乏力。少数患者发生多形红斑,个别病例出现精神症状或原有神经症状加重,应及时减量或停药。

    2.糖皮质激素:对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或可试用糖皮质激素,但不宜单独使用,疗程不宜过长。因糖皮质激素可延缓宿主清除HBV的能力,并有促进HBV在细胞复制的潜在危险。

    3.不宜应用免疫抑制剂。

    4.阿糖腺苷(Ara-A):15mg/(kg·d)静脉滴注,2周为一疗程,联合应用α-干扰素,可取得较好效果。

    5.胸腺肽α: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合成多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与α-干扰素合用时,HBV转阴率较单用α-干扰素转阴率明显提高。

    6.中药:活血化淤、益气补肾药对调整机体功能有益o

    7.合理的生活制度,恰当由营养,定期的医疗随访很重要。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草案)

    诊断标准

    狼疮患者有下列任一项肾受累表现者即可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1.尿蛋白定量 > 0.15g/24h 或 > 4mg/(kg·h)]。

    2.尿RBC > 5个/HPF(离心尿)。

    3.肾功能异常[包括肾小球和(或)肾小管功能]。

    4.肾活检异常。

    临床分型

    参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

    1.孤立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型。

    2.急性肾炎型。

    3.肾病综合征型。

    4.急进性肾炎型。

    5.慢性肾炎型。

    6.肾小管间质损害型。

    7.亚临床型。

    病理分型

    参照ISKDC标准:

    工型:正常肾小球:a.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均正常; 光镜正常,免疫荧光和(或)电镜有少量沉积物。

    Ⅱ型:单纯系膜病:a.系膜区增宽和(或)轻度细胞增多;b.系膜细胞明显增生。

    Ⅲ型: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活动性坏死性病;b.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c.硬化性病变。

    Ⅳ型: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不伴节段性坏死性病;b.伴节段性坏死性病变;c.伴节段性活动性和硬化性病;d.伴硬化性病变。

    V型:弥漫膜性肾小球肾炎:a.单纯膜性肾小球肾炎;伴Ⅱ型病变(a或b);c.伴Ⅲ型病变(a、b或c);d.伴Ⅳ型变(a、b、c或d)。

    Ⅵ型:进行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治 疗

    [治疗原则]

    1.积极控制狼疮活动。

    2.积极改善和阻止肾脏损害。

    3.坚持长期、正规治疗,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力口强随访。

    一、一般对症治疗 与其他肾脏病的治疗原则相同。

    二、根据临床表现参照病理类型制定方案

    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分型并不完全一致,应尽可能早地争取肾活检获得正确的病理分型,指导治疗。

    1.一般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者,可参照病理Ⅱ型或Ⅲ型轻度给予治疗。

    2.一般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者,可参照病理Ⅲ型、Ⅳ型或V型治疗。

    3.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首先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而后参照病理Ⅳ型治疗。

    三、根据病理分型治疗

    1.I型、Ⅱ型: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规治疗;当尿蛋白 >1 g/d时,给予泼尼松治疗,并按临床活动程度调整剂量和疗程。

    2.Ⅲ型、Ⅳ型:泼尼松+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泼尼松:1.5~2mg/(kg·d),6~8周,根据治疗反应缓慢减量(尽可能变为隔日),至相当于10~15mg/d或20~30mg,q.o.d时维持至少2年。初发时或疾病暴发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15~30mg/(kg·d),3d为1疗程,根据病情可间隔3~5d重复1~3疗程。

    [附] 免疫抑制剂:CTX静脉冲击有2种方法可选择:

    (1)750mg/(m2·次),每月1次,共6次;继之为每2~3个月1次,至完全缓解1年,但不超过3年。

    (2)8~12mg/(kg·d),每2周连用2d,总剂量达到150mg/kg时逐渐减为每3个月连用2d,至完全缓解,再巩固1年,此期间每半年连用2d。

    无冲击条件者亦可给予口服CTX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等)。

    3.V型:泼尼松1~1.5 mg/(kg·d),逐渐减量至10mg/d,维持l~2年。增生明显者按病理Ⅲ型、Ⅳ型治疗。

    4.Ⅵ型:具有明显肾功能不全者,予以肾替代治疗;如果同时伴有活动性病变,仍应给予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本文转载于:《中华儿科杂志》 2001年 第39卷 第12期 第748~749页

    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 (1998年11月,湖北宜昌)

    巨细胞病毒感染(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是由人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CMV )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CMV感染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多在婴幼儿时期发生。CMV属疱疹病毒科,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在受染细胞内复制时,可产生典型的巨细胞包涵体( cytomegalic inclusion )。CMV在复制早期( 1~3小时内 )产生前早期抗原( immediate early antigen,IEA ),3小时后产生早期抗原( early antigen,FA ),然后于6~24小时产生晚期抗原( late antigen,LA )即结构蛋白,如pp65等。

    CMV一旦侵入人体,将长期或终身存在于体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1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