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word资料07 > 正文
编号:11664873
第七章发病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01kb)。

    第七章 发 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

    2.了解影响发病的因素和发病的类型。

    【知识点表解】

    概述

    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形质损伤或

    概 机能障碍,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生命过程。

    念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发病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

    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

    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

    《内经》提出外内合邪的发病观--"外内合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金匮要略》既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也不忽视邪气的重要作

    发病机理 用--"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诸病源候论》强调邪气的重要性--"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

    中医关于发病的 《温疫论》指出,正气不足是病邪侵入和发病的内在因素--"本气充实,认识的历史沿革 邪不能入","本气亏虚,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

    《素问》提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伏气学说"奠定了基础。

    发病类型 《伤寒论》提出"伏气"概念。

    元·王履提出发病类型之所以不同,与正气强弱、感邪轻重、邪留部位有关。

    第一节 发病原理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1.正气的基本概念

    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一身之气--又称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细微物质,其在体内的运行分布,既有推动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的作用,又有抗邪、祛邪、调节、修复等能力。

    正气的充盛 取决于精血津液等精华物质的充沛以及呼吸机能的完好;

    精血津液的化生和气体的正常交换 依赖脏腑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和相互协调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有序进行。

    阴气--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等作用,抵抗阳邪的侵袭,并能抑制阳邪,阻止阳热病症的发展

    正 和祛除阳邪以使病情向愈。

    气 阳气--有温煦、推动、兴奋、升发等功能,并能抵抗制约阴邪,阻止阴寒病证的传变和祛除阴邪以

    使之康复。

    2.正气的防御作用

    抵御外邪入侵

    正 气 的 驱邪外出

    防御作用 修复调节能力

    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

    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正虚感邪而发病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正虚生"邪"而发病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邪气的概念--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包括存在于外界或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

    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及功能障碍,以及脏腑经络的功

    邪 气 的 能失调等。

    侵害作用 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损伤皮肉筋骨、脏腑器官,亏耗精气血津液。

    改变体质类型--改变个体体质特征,影响其对疾病的易罹倾向。

    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外感六淫发病始起多有卫表证候。

    邪气在发病 七情内伤多直接伤及内脏,首先作用于心。

    中的作用 感邪轻者病情轻,感邪重者病情重。

    影响病情病位 受邪浅者成表证,受邪深者成里证,表里同受成两感。

    风邪轻扬多在肺,湿易阻气多伤脾,疠气发病急骤易入里。

    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疠气、高温、枪弹伤、虫兽伤等。

    (三)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正胜邪却则不发病。

    邪正相搏 邪胜正负则发病。

    决定证候类型--发病后,证候类型、病变性质、病情轻重与正邪都有关。正盛邪实,多成实证;

    正虚邪衰,多成虚证;正虚邪盛,多虚实夹杂。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与发病

    环境--指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而言,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地域因素、生活工作环境等。

    气候因素--不同的季节,可出现不同的易感之邪和易患之病。

    地域因素--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水土性质、生活习俗导致地域性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环境与发病 生活工作环境--不良的生活工作环境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如职业病、矽肺、空调综合症、急、慢性中毒等。

    社会环境--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境遇变迁、人际关系等与

    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二)体质与发病

    决定发病倾向--体质强则不易感邪发病,体质弱则易感邪发病。

    体质与发病 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阳虚易感寒邪,阴虚易感热邪。

    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同感湿邪,阳盛热化成湿热证,阳虚则寒化成寒湿证。

    (三)精神状态与发病

    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可扰乱气机、伤及内脏而致疾病突发。

    长期持续性的精神刺激易致气机郁滞或逆乱而缓慢发病。

    此外,遗传因素对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遗传因素不仅可成遗传病,也可影响体质状态而与发病有关。

    【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主要有两大类内容,即发病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中发病的基本原理为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中医学的发病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体的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就难侵入,疾病就不会发生。《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意思。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不足以抵抗外邪,邪气乘虚侵犯人体;破坏了机体内部阴阳的相对平衡,就发生疾病。即《素问·评热病论》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但是,正气与邪气都是可变动的因素,在另外的一些具体条件下,邪气在发病中也可以起到主导作用。概括地说,中医发病学的基本观点是:

    正气不足--发病的内部因素 在不同条件下 正胜邪负--不发病

    正与邪的主导 正邪相搏

    邪气入侵--发病的重要条件 作用不同 邪胜正负--发病

    总之,中医发病学认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0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