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1 > 正文
编号:11665040
不生病的智慧(马悦凌著,39页)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61kb)。

    不生病的智慧

    作者:马悦凌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掌握人体生杀大权的是气血(1)

    补足气血,让每个脏器都吃得饱饱的

    一说起气血,一般人都觉得是很玄的东西。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得饱了,干起活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

    当体内的各种脏器每天都能吃上满满一大碗干饭时,干劲就十足,工作就干得好。而当人体的总血量不够,也就是给脏器减了饭量,虽然它们都还在运转,但因为没吃饱,就容易疲劳,无力,抵抗力下降,就出现了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时间一长,各脏器由于供血不足,各种疾病都会惹上身来。

    心脏没吃饱(供血不足)就会心慌、气短、胸闷,这时,特别想休息,就出现了间歇,心跳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慢,心就开始痛。这是在提醒你,它饿了、累了,你没管它,或者只是给它吃了一些扩血管的药物,可根本原因并没有改善。当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会造成闭塞,心梗,最后危及生命。

    大脑没吃饱,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重者因远端末梢的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而干瘪、闭塞,继而出现脑缺血、脑梗塞,时间一长,脑子开始变"瘦",脑萎缩、老年痴呆症也开始发生。肝脏吃不饱,这个"人体化工厂"的工作量就开始萎缩,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而这时没劲干了,一斤的肉,它只能转化7两,余下3两只好以脂肪的形式弃置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积在血管里形成高血脂肾脏也是一样,没吃饱,它担负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此,身体内的各种毒肯定就不能及时排到体外,就容易引起尿酸、尿素过高。

    胰腺也是一样,吃饱了就能奉献给人体充足的胰岛素,没吃饱时,糖不能被正常代谢,多余的糖就存留在血管里,血糖自然增高了。

    所以,血的重要性是我的食疗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只要食物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就能保证人体内血的质量和浓度;保证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能让人血量充足。要记住,食疗的重要性是贯穿人一生的,也是要落实在每天的每一顿饭上面的。

    温度决定生死

    气是什么?"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这是用来形容气血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句话。

    中医学对气的解释是这样的:气是由先天之精华、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所组成。气具有很强的活力,不停地运动着,中医学以气的运动来解释生命活动。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即具有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与运行,推动脏腑组织的各种生理活动的作用。人体的气,又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元气,又称"原气",是由先天之精华所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以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贯注于心肺之脉,与呼吸及循环密切相关。营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运行于脉中。卫气,有保卫的意思,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活力特别强,流动迅速,运行于皮肤、肌肉、全身内外上下,能护卫肌表,温养脏腑,并调节汗孔开合和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恒定。

    一天看电视,有一个节目是介绍太阳系里各大行星的,里面说:人类生存的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远不近,有着常年平均17℃的温度,给万物生长提供了最好的生长条件。而离太阳近的水星、金星,因为温度高达400℃以上,水都蒸发了,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等,因温度在零下100℃,全都是冰。彗星也是由一大团冰冻的气体夹杂冰粒和尘埃物质组成,土星虽有着美丽的光环,也是由冰块和砂砾组成。而这些星球上都没有什么动植物生长。

    看到这儿,我茅塞顿开,原来地球上的气温是万物生长的必需条件。温度使地球上的冰块融化成充满活力、滋养着万物的水;又使水变成了蒸气,使空气更加清新、滋润,孕育着生命。

    水在我们人体的表现形式就是血液,它滋养着我们全身,当温度降低时,血液流速减慢,就出现滞涩、瘀堵,当温度进一步降低,血液就会凝固,人就面临死亡。

    使血液能流动起来的动力是温度,它使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不息,维持着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让生命获得保障。

    当想明白了温度的重要性,当悟出了温度可以决定人的气血盛衰的时候,我对生命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而这时再去看中医对气的解释,就发现温度的作用与中医所说的"气"非常相似,中医所说的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所组成,而其中的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都能用温度轻易地解释。

    先天之精气其实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肾"。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孩子之所以被称做"纯阳之体",就是因为肾气足,肾气足就说明火力旺,代谢旺盛,总是处于生长、发育的状态,而老人肾气衰了,体温就偏低,火力不足,循环代谢也就减慢了,身体逐渐衰弱。正如《黄帝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一片黑暗,这样,生命就要停止。"

    对于肾脏,中医里永远只存在着补,从没有泻的说法。不能给肾脏撤火,更不能灭火,只有通过不断地、适度地添加燃料,才能让肾火烧得长久而旺盛。

    肾就是人的根,就如大树的树根一样,只有从根上施肥、松土,才能生长旺盛,只要树根能不断吸收营养,才能牢牢地扎在大地更深、更远。就是大树给吹断了,只要有根在,还会发新枝、长新叶。人也是一样,只要保住肾,也就是保住人的根,人就永远健康,永远充满活力。

    而给人的根不断补充营养的、添加燃料的,让肾火不灭的就是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脾胃,是脾胃把食物化成了充足的血液,这就是我理解的"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补气就是补肾、暖肾、保暖、去寒,气血充足就是身体内血液的量足、质优、肾气足、基础体温偏高、各脏器功能正常,代谢旺盛、血脉畅通;气血两亏就是身体内血液的量少、质劣、肾气虚、基础体温低、各脏器功能低下、代谢缓慢、血脉运行不畅。

    所以,补气的目的就是让身体保持适宜的温度,再加上宗气,也就是人在大自然中吸入的新鲜空气。这样人才能鲜活地立于天地之间。

    熟知食物的温热寒凉平是保证气血充足的关键

    根据各人体质,只要吃应季、应地的食物就绝少生病

    中医认为,温热为阳,寒凉为阴,只有将食物的温热寒凉因人、因时、因地的灵活运用,才能使人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阴阳平衡,不会生病。

    1.根据各人体质选择食物

    身体内寒气较重、气血两亏的虚弱之人不分季节,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洋葱、菲菜、生姜等,这样身体才会产热,使机能兴奋、增加活力,血脉畅通。现在的人吃的食物普遍性凉,又大量使用空调等降温,所以现在的人99%都属寒凉体质。

    如果身体内热大,精力旺盛,就不用吃太多温热性质的食物。吃多了会燥热、上火,机能过于亢奋,所以要适当地选用一些寒凉的食物来进行平衡。

    2.配合气候变化选择食物

    气候的变化说到底就是温度的变化,所以,温度高时人要多吃寒凉的食物清热,温度低时要以温热的食物保暖祛寒。现在的夏天,室内多有空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6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