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4 > 正文
编号:11665106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640kb)。

    (imaging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专 题 讲 座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医学影像教研室

    媒体制作 黄洁君 史艳萍

    撰 稿 曾行德

    顾 问 马著彬 欧阳湘莲 刘民英

    概述(introduction)

    一、骨巨细胞瘤的起源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骨巨细胞瘤起源于骨髓未分化的结缔组织。

    二、骨巨细胞瘤具有特殊的属性。

    (一)肿瘤分良性、生长活跃和恶性。

    (二)局部手术刮除后易复发。

    (三)肿瘤病理分级与生物学行为不一致。本组病例76例中有7例(9.2%)。

    三、骨巨细胞瘤的名称

    (一)1918年Travers首先报道此瘤,1919年Bloodgood正式命名为骨巨细胞瘤,1922年Stewart命名为破骨细胞瘤,1940年Jaffe和Lichtenstein认为骨巨细胞瘤命名正确,并得到各国学者公认。此名沿用至今。

    (二)文献上此瘤曾出现名称有破骨细胞瘤(osteoclastoma),髓样瘤(myeloid tumor),出血性骨髓炎(hemorhagic osteomyelitis )。

    病理(Pathology)

    一、肉眼所见

    (一)外观:肿瘤可见包膜,良性者完整,恶性者破裂。

    (二)结构:1、实质性:良性者呈红或褐红色肌肉样;恶性者呈灰色鱼肉样。纤维化和胶原化部分呈灰黄色,质地坚韧;肿瘤伴出血呈鲜红或暗红,质地较软。

    2、囊性或囊肿性:囊壁为薄层膜性组织,囊内充满囊液,呈黄色或橘黄色。囊可为单房或多房,均可见少数肉芽样瘤组织。3、多囊者、瘤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分隔成多房。

    二、光镜

    (一)结构 肿瘤由单核基层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经过近代电镜检查,一般认为后者是前者融合而成。

    (二)分级 根据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分为Ⅰ级(良性),Ⅱ级(生长活跃),Ⅲ级(恶性)。

    骨巨细胞瘤病理表现

    左桡骨远端病理标本X线片 单核细胞中散在多核巨细胞

    ? 图例1

    ? 图例2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一、发病情况

    ? (一)发病率 占骨肿瘤的11.9%-16.1%。占良性骨肿瘤的18.4%。因此居良性骨肿瘤的第二位。

    ? (二)性别 男女相似或女稍多于男,我们76例中,男多于女(46/30)

    ? (三)年龄 好发于20-40岁(约占75%),我们76例中,平均年龄为31.3岁。

    ? (四)好发部位 依次为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三者约占60-70%)。我们76例中三部位约占52.9%。

    ? (五)病变数目 病灶一般单发,极少多发。

    ? 二、临床特征

    ? (一)病史 1、半数病人有外伤史。2、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我们76例为17个月(平均)。

    ? (二)症状和体征。 1、疼痛及压痛:逐渐加重。2、肿块:逐渐增大,压之硬或有羊皮纸感。3、关节活动受限。4、恶性者常生长迅速,皮肤潮红,静脉怒张。5、脊柱病变可有脊神经或脊髓受压表现,严重者截瘫。

    骨巨细胞瘤发病部位

    影像学表现

    (Imageologic menifastations)

    ? 一、X线平片表现

    ? (一)病变部位:一般位于骨端、关节面下,偏心位。若发生于股骨近端,多位于粗隆间及其附近。文献报道病变横径大于纵径,我们76例纵大于横占53.2%。

    ? (二)肿瘤X线征

    ? 1、骨质破坏区:(1)边界:一般清楚。若见硬化,则提示生长缓慢,刮除手术或放疗后;边缘不清提示恶性。(2)内部结构:①溶骨或溶骨占优势,本组占30.3%。多房(皂泡)或多房占优势,本组占36.8%;混合(溶骨和多房近似),本组占32.9%。②形成皂泡的原因是有骨性间隔,骨性间隔的成因有骨嵴(最多见)、残留骨(少见)、瘤内结缔组织间隔钙化或骨化。

    骨巨细胞瘤骨破坏区放射学表现

    溶骨型 多 房 型

    骨性间隔形成原因之一(瘤壁骨嵴)

    骨性间隔形成原因之二(残留骨)

    骨性间隔形成原因之三

    (结缔组织间隔钙化)

    骨性间隔形成原因之三(结缔组织间隔钙化)

    ? 2、骨皮质变薄、膨胀或骨壳膨胀,一般良性者完整,生长活跃部分断裂,恶性者广泛断裂。

    ? 3、病理骨折 文献报道11-37%。本组76例中,有20例(26.3%)。

    ? 4、种植征 巨大肿瘤可见骨于插入肿瘤中,我们76例中有8例(10.5%)。

    ? 5、关节陷入征 巨大肿瘤可见关节正常骨端陷入膨大肿瘤中,状如杵臼,本组76例中有4例(5.3%)。

    ? 6、骨膜反应 发生于病理骨折和生长活跃或恶性瘤,形态有平行、三角、分层状。本组76例中有13(17.1%)。

    ? 7、软组织肿块 良性看不见;生长活跃者范围局限,边界较清晰;恶性者范围广泛,边界可不清。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骨皮质变薄、膨胀 病理骨折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种植征 陷入征

    ? 8、出血、坏死及囊变 骨性间隔减少或消失。局部隆起,扪之较软。CT和MRI有特征。

    ? 9、转移 (1)肿瘤侵及邻近骨骼。(2)远隔转移如肺转移、骨转移和淋巴转移。

    ? (三)分型 根据骨破坏区结构分:一般文献将其分为(1)溶骨型;(2)多房或皂泡型。我们增加(3)混合型。

    ? (四)X线分度

    ? 1、良性(Ⅰ度):骨破坏区无或有骨性间隔,但边界清晰,骨皮质变薄膨胀。

    ? 2、生长活跃(Ⅱ度):骨破坏区边界部分变模糊,局部骨皮质断裂,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可有或无骨膜增生。

    ? 3、恶性(Ⅲ度):

    ? (1)发病率:占全部骨巨细胞瘤的10-15%。

    ? (2)分型:①原发型又称恶性骨巨细胞瘤或骨巨细胞肉瘤,一开始即为恶性。病理分级多数为Ⅲ级,Ⅱ-Ⅲ级;少数为Ⅰ-Ⅱ级;②继发型由良性恶变而成,多发生在放疗之后,约3/4恶变为纤维肉瘤,1/4恶变为骨肉瘤。

    ? (3)X线征: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清,骨性间隔迅速减少,多数骨皮质或骨壳断裂,软组织肿块较大而边界不清,常有骨膜反应,临床上年龄较大,生长迅速,疼痛加重,恶液质,放疗后瘤体钙化又出现吸收。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恶性:软组织肿块 出血、坏死、囊变

    骨巨细胞瘤分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36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