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36期
编号:11712503
通心络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36期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段炼、杨跃进、赵京林、张海涛、康晟等通过对猪AMI动物模型的研究,观察了缺血再灌注前后血清和心肌组织的不同区域抗氧化防御和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氧化应激损伤对无再流现象发生的作用以及中药通心络的保护机制。

    总抗氧化能力(T-AOC)是一项稳定反映机体抗氧化损伤的各种抗氧化物质总和的检测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有效清除体内过多的超氧阴离子O2-,抑制氧自由基(ROS)级联反应,保护内皮细胞功能。谷胱甘肽(GSH)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酶、谷胱甘肽转硫酶(GST)分解脂质过氧化物和过氧化氢所必需的组分,如果抑制GSH的合成和转运,则会加剧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功能障碍。体内过量的ROS能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如醛基[丙二醛(MDA)]、酮基、羰基和氢过氧化物等。其中,部分分解产物能引起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脂质过氧化作用不仅把活性氧转化成活性催化剂,而且通过链式或链式支链反应,放大活性氧的作用。AMI再灌注损伤程度不仅取决于过量ROS的产生和清除,同样取决于机体自身的抗氧化防御能力,两者之间是否平衡决定了机体代谢和功能的自稳态。
, http://www.100md.com
    段炼等将30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大、中、小剂量通心络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他们将动物冠状动脉阻断3小时、再灌注1小时建立AMI再灌注模型,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AMI前、AMI 3小时和再灌注后血清及再灌注1小时后正常区、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 T-AOC、T-SOD、GSH和MDA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

    1. 与假手术组相比,结扎冠脉3小时,模型组血清T-AOC、T-SOD和GSH含量都明显减少(P<0.05),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明显增多(P<0.01);在恢复冠脉血流1小时后,T-AOC、T-SOD、GSH和MDA含量减少更显著(P<0.01)。

    2. 组织水平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区心肌组织相比:模型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T-AOC、T-SOD和GSH含量明显减少(P均<0.01),并以无再流区减少更为显著(P均<0.01);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MDA含量明显增多(P<0.01),并以无再流区增多更为显著(P<0.01)。
, 百拇医药
    3. 与模型组相比,AMI 3小时,中剂量通心络可增加血清T-AOC、T-SOD含量,减少MDA含量(P均<0.05),并可增加再灌注1小时血清T-SOD含量(P<0.05);大剂量通心络可增加AMI 3小时和再灌注1小时血清T-AOC、T-SOD含量,抑制MDA生成(P均<0.05)。

    4. 组织水平检测结果表明,中剂量通心络可增加再灌注区T-AOC含量(P<0.05),减少MDA含量(P<0.05);大剂量通心络可显著增加再灌注区T-AOC、T-SOD和GSH含量(P均<0.05),抑制MDA合成(P<0.01),并可增加无再流区T-AOC和T-SOD含量(P均<0.05),减少MDA含量(P<0.01)。以上显示与正常心肌组织相比,再灌注区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明显减弱,无再流区氧化损伤程度更加严重。这提示AMI再灌注后机体全身和心肌局部的氧化应激损伤与无再流现象密切相关。

    研究结论

    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减弱和心肌局部氧化还原稳态失衡,可能是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中药通心络可能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抑制局部氧化损伤,而起到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