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81610
中医诊疗仪发展历史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03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会用砭石刺病,“砭石”成为我国最早的医疗器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出现了青铜的“九针”,冶炼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出现了金、银、铁等针具,并得到了普遍应用,与此同时,各种针刺方法也相继产生并应用于临床,推动了临床技术革新和发展。到了近代出现了不锈钢的合成技术,由于这种金属既有钢铁般的坚韧性,又有不易生锈、经久耐用的特点,优于其他金属,所以,目前应用的针具都用不锈钢制成。尽管针具先后经历了“砭石”、青铜九针、铁针逐渐到不锈钢针的发展历程,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仪器的应用还要数近代出现的针灸诊疗仪和四诊诊断仪等。

    针灸诊疗仪的研究与发展

    针灸诊断类仪器主要有两大类:耳穴诊断,穴位电阻检测。两类诊断仪器都是用来检测人体特殊部位(体穴或耳穴)在不同状态下的电特性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客观依据。耳穴诊断仪是根据大多数人的耳廓阻抗范围设计而成的。穴位电特性诊断仪通过检测体穴的电特性变化来诊断疾病,可以用于辅助诊断并具有一定特异性及参考价值。
, 百拇医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及南京大学等在经络(腧穴)电特性及穴位低电阻的特征及生物模式识别等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干扰物理因素进行改进,使经络(腧穴)电特性检测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大大增强了测试数据可比性。该研究成果已在上海、南京、安徽及陕西等地进行临床应用。

    电针治疗仪是毫针与脉冲电相结合用于临床的一种治疗方法。1934年我国就有人试制了“电针装置”。l953年已被应用于临床,特别是1958年开展针刺麻醉以后,电针治疗仪的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电子技术和半导体材料的迅速发展,国内在1968年由上海研制成功G-6805型晶体管电针治疗仪倍受重视并得到了全国性的普及、推广与应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针治疗仪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地被肯定,并在技术上也不断得到改进。目前研制的专家针灸治疗系统、针灸医生工作站、智能电针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及音乐电针治疗仪等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百拇医药
    20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把传统中医灸疗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研制出了各种灸疗仪器,如红外线灸疗仪、电热灸疗仪、仿灸治疗仪等。其中红外线灸疗仪起到温经通络、宣导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对改善组织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都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输出剂量可调、无烟,对治疗风、寒、湿还具有明显疗效,易为患者接受。近年来研究的智能电热灸疗仪具有自动限温,维持发热体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的特性;仿灸仪避免了传统灸疗燃烧慢、效率不高、烟雾大、刺鼻熏眼、易于烧伤、操作不便的缺点。

    目前,我国最为常用的He-Ne激光针灸治疗仪、CO2激光针灸治疗仪和砷化镓治疗仪等,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激光针灸仪的研制,出现了智能激光针灸仪、微机控制的激光针灸仪、多光束中医信息治疗仪等仪器设备。半导体激光材料迅速发展,有研制半导体激光针灸治疗仪。近10年来,激光针灸仪器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一方面出现了一机可输出多种波长的激光,另一方面,激光针灸仪器还耦合其它新技术,如穴位电阻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使得激光针灸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 http://www.100md.com
    磁疗法简称“磁疗”,它是利用磁场作用于患区或经络穴位处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上世纪50年代磁疗器具传人我国,到6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于临床,并逐渐被用于中医治疗。它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症状,把不同磁性、不同体积、不同数量的磁片贴于患者体表不同的穴位或患处,并根据疾病的进展,及时予以调整。近几年,出现一些数字化、智能型的磁疗仪器的研究,采用交变、半波、间断磁场和衔铁振动原理来治疗疾病,可与体表紧密接触,所以磁漏小,穿透力强,可作用到人体较深的组织及器官,有较好的疗效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中医诊断仪的研究与发展

    脉象检测仪器的研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脉象仪研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脉象传感器的设计,目前研制的脉象仪所使用传感器有压力、光电、传声器和超声多谱勒式传感器。脉象传感器探头形式常用的有单探头、双探头复合式脉象传感器,三探头脉象传感器,五探头脉象换能器,多路脉象换能器和附指式脉象换能器。脉图特征的分析方法目前主要有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变换域分析法、数学模型方法和非线性动力学方法以及小波变换和HHT等多种信号分析方法。国内先后研制的脉象仪主要有:BYS-14型脉象仪(北京);MTY-A型脉图仪(天津);MX-3型脉象仪(上海);MX811型脉图仪和MS-Z80脉图数据处理机(南昌);实时多功能脉象仪(山东)。
, http://www.100md.com
    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朱颜将脉搏仪引用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方面。到了70年代中期,天津、上海、贵州、江西、北京等地相继成立了跨学科的脉象研究协作组。

    在开展脉诊研究的同时,人们通过多学科交叉的方法进行舌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国内开展的舌诊研究方法有:荧光分色测定舌色、彩色电视原理研究舌色、舌印法研究舌上乳头、舌活体显微镜检查、病理切片及刮舌涂片检查、电镜观察、舌诊的血液流变学研究、舌血流测量、舌下望诊等。国外舌诊研究尚有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舌上皮代谢、同位素标记测定舌上皮更新率、X线技术显示舌乳头微血管、微量元素方法研究舌苔、氨基酸测定仪分析舌上皮细胞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等。目前临床对舌脱落细胞酯酶染色、唾液蛋白含量测定、舌蕈状乳头计数、舌尖微循环和舌面PH值等的研究为中医舌诊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1990年,上海研制成功智能中医舌诊辨色仪,能检测人舌组织色度变化,采用光电积分法,经数字量化处理,获得人舌三个基本色彩参数。此外,尚有色诊仪、闻诊仪等。目前,四诊客观化研究尚多在试验阶段,其成果尚未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杨华元),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