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膀胱 > 遗尿症
编号:11688544
儿童尿床诊疗新观念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6日 《当代健康报》 2008.10.16
儿童尿床诊疗新观念

     ◎ 山东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陈星

    一、诊断篇

    人们通常说的小儿“尿床”,即儿童在熟睡时发生尿失禁的现象,5岁以后每月至少出现2次尿床者可诊断为遗尿症。小儿尿床尽管不是什么致命的缺陷,但是长期遗尿会对孩子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引发不良行为及后果,应该引起家长重视,适时就诊。

    遗尿症本身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疾病。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遗尿症的发生,也可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常幼年儿童也存在夜间尿失禁现象,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大多数遗尿症可自愈的现象提示膀胱控制延缓成熟是遗尿症最常见的原因,而且遗尿症患儿症状缓解的方式也与正常儿童膀胱控制成熟的方式相同,即首先日间排尿得到控制,然后逐渐控制夜间遗尿。正常情况下,抗利尿激素在夜间分泌增加以减少夜间尿量,有资料显示遗尿症患儿这种内分泌节律消失,夜间尿量明显增多。有些遗尿症与一些睡眠性疾病有关,脑干觉醒中枢的因素影响遗尿,但遗尿儿睡眠模式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精神因素显然对遗尿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众多研究并未发现遗尿症患儿有明显的精神病理改变。遗尿症有明显的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父母一方有遗尿症者孩子发生遗尿可能性大约44%,如父母双方均有遗尿症者,孩子发生遗尿症的可能性高达77%,而父母双方均无遗尿症者其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仅为15%。另一个支持遗传学对遗尿症的作用直接证据是双卵双生36%均有遗尿症,而单卵双生则高达68%同时有遗尿。
, 百拇医药
    泌尿系感染、刺激性或尿潴留性疾病均可导致遗尿症的发生。会阴部肥皂擦洗引起的炎性刺激或蛲虫病对会阴部皮肤的刺激都可引起遗尿症。任何膀胱尿道解剖和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后尿道瓣膜、尿道狭窄等都可能引起遗尿症或引起类似遗尿症的症状,应注意鉴别。如有日间遗尿症,患儿存在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因糖尿病、肾功能损害和尿崩症所致的多尿是导致遗尿症的明显原因之一。

    遗尿症的检查包括详尽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尿液分析和尿培养,膀胱功能性容量的评估。通过病史应了解患儿每天尿失禁的次数、是否有日间尿失禁,有无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持续滴尿和屈膝姿势控尿等。还应了解有无肠道功能紊乱,如便秘或大便失禁等。体格检查应着重于腹部、腰骶部和外生殖器。如腰骶部局部皮肤有无毛发、色素沉着、皮肤凹陷等骶裂体表征;腹部检查了解有无腹部肿块,是否为慢性尿潴留;外生殖器检查应了解有无造成尿失禁的发育畸形,如尿道下裂、尿道上裂和包茎等。对怀疑有脊髓裂者应进一步检查下肢活动、肌腱反射、球海绵体肌反射和肛门括约肌张力等神经系统检查。
, 百拇医药
    ◎ 山东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陈星

    二、治疗篇

    遗尿症的治疗是综合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建议年轻的家长们到正规医院的专业门诊咨询诊治。治疗前应做一些常规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检查项目如:一般尿液分析、肾脏及膀胱B超、详细问诊及其他检查。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仍然有每周超过两次尿床的现象,而且家长有强烈的寻求医疗的意愿,就应该接受治疗。但是治疗应从膀胱训练、就寝前水分控制着手,药物治疗应该放在第二位。6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仍然有每周超过两次尿床的现象,就更应该积极接受治疗及检查。治疗以两个方向为主:一是药物治疗(优先考虑抗利尿激素);二是夜尿警铃的条件反射训练。如果采取抗利尿激素口服或鼻喷剂的治疗,其初期治愈率达75%以上,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一般建议持续使用3个月,然后再慢慢将药量减少,而后渐渐停药。夜尿警铃的训练,必须选择强烈治疗动机的家长及孩子,并给予充分的说明与解释,虽然治愈率较高,但是实际使用后,家长经常无法配合持续训练,所以临床上使用并不多。
, 百拇医药
    三、预防篇

    遗尿的预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科学育儿预防第一 正常婴幼儿的膀胱会自动控制排尿,并逐渐学会表达的动作。看护人要顺势利导,及时"把尿"并多次重复,培养小儿有意识有规律的良好排尿习惯。

    2.坚持"起夜"叫醒训练 过分依靠"尿不湿",日久养成睡中排尿的习惯,长大难以自理。因此,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起居习惯或纠正已有遗尿病的孩子,建议家长设好闹钟,定时叫醒使其习惯"起夜"。

    3.防遗尿也讲"忌口" 如果孩子饮水习惯不良,白天在幼儿园或学校因为贪玩不喝水,晚上回家集中吃喝,很容易造成夜间大量积尿失控。家长对此要有所管理和引导,不要在夜间"加强营养",注意调节饮水习惯。对夜遗尿严重的患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限量调整一段时间方可奏效。

    4.耐心关照比呵斥更有效 患儿家长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而不应过分呵斥,对那些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反常,更应该仔细观察分析,耐心安慰劝导,循循善诱予以调教。粗暴对患儿比病魔更可怕! (下)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