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83611
传岐黄仁术 育杏林英才 ——甘肃中医学院30年改革发展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11期
     金秋时节,甘肃中医学院迎来了建院30周年华诞。30年来,这所位于甘肃省会兰州的省属高等中医药院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秉承“勤奋、严谨、继承、创新”的校训,传岐黄仁术,育杏林英才,与祖国一起成长,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6000余名学子从这里走向社会、展露才华,为祖国医药事业和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求真务实规划蓝图

    自强不息促进发展

    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甘肃中医学院正式成立,标志着甘肃省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开始。建院初,只有32名教职工、61名中医专业本科学生,校舍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全体师生员工奋发图强,不懈努力,到了1985年,组建了30多个教研室,在校学生达到500人;1990年,获得了针灸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教学条件、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1995年,成立了5个系和2个教学部,本、专科专业增加到8个;1997年一次性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 http://www.100md.com
    1998年起,该院抓住机遇,加强专业与学科建设,扩大办学规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为该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以来,该院党政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推动学院更进一步发展,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确立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思路,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

    2002年下半年起,该院结合“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调研,认真回顾办学历程,确立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发展实际及培养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建设教学型院校的总体办学定位,确立了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目标。

    立足于“教学型院校”的发展实际,该院提出了“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凝炼出了融汇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医药文化特征和办学实践于一体的“仁术勤和,玉汝于成”的育人理念。
, 百拇医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教职员工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专业扎实、素质良好、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一切工作的总目标,形成了“能撑起屋脊者皆为栋梁”的育人观;根据“十一五”期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中医药类人才的需求及学院的承载能力,坚持适度规模,注重内涵,注重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益,加大教学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学科专业特色,促进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教育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注重克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树立“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为先导、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全面发展,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出发,根据社会发展的多样化趋势,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狠抓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才与和谐发展的质量观。

    2004年9月,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该院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紧紧围绕本科教学中心工作,狠抓一个“建”字,突出一个“实”字,强化一个“改”字。在评建中,全员参与,埋头苦干,该院自查准备,全面建设,于2007年10月,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 百拇医药
    目前,该院设有中医医疗系、针灸推拿系、药学系、临床医学系、中西医结合系、护理系、经贸与管理系、基础课部、公共课部、社会科学部等10个教学系部,藏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个二级学院和图书馆等4个直属部门;有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71个教学、实习基地。

    该院本部现有教职工543人,其中专任教师33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历学位者160人,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者112人。拥有郑魁山、于己百、周信有、李少波、张士卿等全国知名专家;有中医学等13个本科专业,针灸推拿学等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起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进行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是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具有培养留学生资格;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招收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现有各类学生6000余人。

    建院30年来,该院为国家培养的16000余名各类毕业生,绝大多数扎根陇原,服务基层,传播仁术,建功立业,已成为甘肃省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岗位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为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教授。
, 百拇医药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神圣使命。在30年的办学历程中,甘肃中医学院始终恪守“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的理念,坚持教书育人,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质量管理,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加强专业、课程建设。该院按照“层次分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巩固传统专业,增加社会急需专业,切实办好新专业,着力培育专业特色。在建院之初设立中医学本科专业的基础上,1992年设置了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本科专业;1998年设置了中医骨伤科专业;2000年增设了药物制剂、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4个本科专业,其中,中西医临床医学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是由该院在全国率先设置的目录外专业。近年来,根据甘肃省医学高等教育格局和社会人才需求形势的变化,又增设了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藏医学等本科专业,已初步形成了结构比较合理,能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体系。与此同时,该院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构建了“3+2+X”教学课程体系,初步建成以省级、院级精品课程为示范,以优秀课程为重点,以标准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该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课程16门,并探索性地开展了双语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该院积极建立稳固的院外实习基地,强化基地的教学建设。目前,生均实习床位数达到0.8张;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了由课间实习、课程实训、课程实验、实习前临床技能集中训练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稳步推进教材建设步伐,近三年,先后有167人次参编各类教材,主编或参编规划教材44种、协编教材30种、自编教材30种,其中由该院牵头组织编写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本科8部专业教材中,该院教师任主编4部、副主编2部;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采用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58.06%的必修课教学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 http://www.100md.com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院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为原则,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学计划管理办法》,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先后对13个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实行前期基础课程趋同,后期专业课程分化,合理设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模块。从2000年开始实施学年学分制,形成了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符合各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该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通过探索和实施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个性特长的发挥。

    三、着力教学改革研究。该院每年举办一次教学改革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研讨教改思路,展示教改成果;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及多媒体教学比赛,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教学改革成果的申报,加大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费资助力度。近年来,该院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累计107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评出院级教学成果奖17项。
, http://www.100md.com
    四、健全质量监控体系。该院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了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一统、二级、三步、四体、五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统是教学质量监控以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最终目的;二级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行院级和系部两级管理运行;三步是对目标、过程及结果的全程监控;四体是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反馈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五环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质量、管理质量、教学建设及教学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严格执行,有力地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

    五、发掘敦煌医学宝藏。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整理、研究敦煌遗书、敦煌壁画及其他敦煌文物中涉及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建院以来,该院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优势,依托敦煌医学馆、敦煌医学课程,组建敦煌医学研究团队,产生了丰厚的研究积累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该院十分注重将学术优势和特色转化为本科教学的优势和特色,支持研究团队运用科研成果促进本科教学,开设敦煌医学讲座与选修课,编写《实用敦煌医学》教材,建立服务教学的敦煌医学馆,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在敦煌医学研究方面共立项科研及教学研究课题20项,有5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省部及厅局级奖励。出版了《敦煌医粹》、《敦煌中医药全书》等6部著作,发表了学术论文106篇。通过这些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弘扬了世界文化遗产,使学生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科研能力,拓宽了知识面,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提高了专业素养。
, 百拇医药
    强化基础建设工作

    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多年来,该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内稳、外引、培养、提高相结合,切实做好“一个稳定、两个改善、三个提高”,即稳定现有师资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高职比例、学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制度;积极拓宽教师国内外进修、访问深造渠道。把抓人才工作与抓事业发展相结合,使人才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相统一,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通过不懈努力,该院师资队伍的结构得到优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有6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3人获得“甘肃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12人被评为“甘肃省名中医”,13人被确定为甘肃省“333”、“555”科技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

    学科建设是提升办学实力、推动学院发展的龙头。该院始终把坚持学科建设与学位授予点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在1990年建成针灸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础上,于1998年建成了中医骨伤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建成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建成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建成中医诊断学、中医五官科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点已覆盖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下设的各个二级学科。近年来,在集中精力抓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部重点学科中药生药学和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中西医结合呼吸病科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注重新老学科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基础与临床的均衡发展,将中医儿科学等4个院级重点学科驶入重点建设快车道,建成了中药生药学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和“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同时,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和激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项目。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33项,出版学术专著248部,出版教材161部,发表学术论文3100余篇,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7项,鉴定课题147项。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果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增强了学院办学实力。2005年,创办了全国第一份中医儿科学学术期刊——《中医儿科杂志》。
, http://www.100md.com
    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是甘肃中医学院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共同的心愿。30年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建成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综合服务楼、田径场塑胶跑道等基础设施,使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53212平方米;建成22间总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的实训室,开展实训项目158项;加大图书馆信息化项目建设和专业建设经费投入,购进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6541.54元。学院还投资1700万元资金,建成省内领先、总面积2,200平方米的科研实验中心,为学院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撑。

    在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学科和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该院还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该院党政领导一贯重视教学工作,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党委会、院务会定期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制度;坚持每月召开教学工作例会、两年召开一次全院教学工作会议;实施院、处级领导联系系(部)制度,及时解决教学单位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教学,四项教学经费逐年增长;坚持在津贴分配上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原则;党政管理部门全力为教学服务,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制度规范教学、教师认真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和物质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使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真正落到实处。
, 百拇医药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培育优良教风学风

    大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该院重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营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雅文化氛围,培养优良教风学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1992年以来相继建成的中国医学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馆、人体解剖标本馆、敦煌医学馆和校史馆,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该院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以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育人平台为目标,建成大学生活动中心,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历届校友的大力捐助下,建成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气息的雕塑6组,提升校园文化品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先后有32人次获得“全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50人次获得“全省先进个人”,11个团队获得“全省优秀团队”奖励,该院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爱心社”等3个学生社团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学生社团。
, http://www.100md.com
    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经常举办“知识—科技—成才”专家论坛系列讲座,积极营造科技文化氛围;基于中医药经验性强的特性,长期坚持“师带徒”制度;经常开展各类典籍咏颂或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经典知识的掌握;组织编写了《21世纪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丛书》,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为宗旨的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近三年来,共有51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5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34件。连续四年在全省“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优胜杯”。

    以“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为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在甘肃省高校中率先建立了高职教师、处级干部联系班级制度,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帮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展了“师德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教师”等评选活动;全国名老中医于己百、甘肃省教学名师王道坤教授分别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设立了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有7人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300多人次获省部级表彰奖励。
, 百拇医药
    在2006年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中,该院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临床医疗系2004级张雯娟同学,为挽救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甘肃省第一位非亲属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的义举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评为“感动甘肃·2006十大陇人骄子”。

    30年来,甘肃中医学院以拓荒者的气概,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用智慧和汗水辛勤耕耘,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高等教育做出了贡献,为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甘肃中医学院将坚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立足甘肃,面向西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以打造甘肃中医药人才高地,办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为己任;秉承中医药学的传统与精神,汲取现代医学的成就与辉煌,谱写出甘肃中医学院更加绚丽的华彩乐章。 (吴俏燕 纪凤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