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现代著作 > 图书全文 > 《痰症论》 > 第五章 痰证的病因学
编号:11682023
二、内伤生痰论
http://www.100md.com 《痰症论》
     七情失调,饮食劳伤,能直接导致内脏的功能发生紊乱而产生痰病,有别于外感六淫通过皮毛和口鼻而致病者。在讨论内伤生痰的因素中,着重论述情志和饮食两个方面。

    (一)情志失调

    内伤七情,在痰之成因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七情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般情况下它是人们精神活动的正常表现,但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即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即可使人体的生理、脏腑活动发生紊乱,而成为痰症的致病因素。

    有关内伤七情而生痰者,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记载了“七情扰乱,郁而生痰”之论。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指出:“惊恐忧思,痰乃生焉”。李挺在《医学入门》中指出:“为痰为积本七情”。《中医内科学·痰证篇》说:“若因肝气怫郁,而影响脾之运化,则可聚湿生痰;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则可煎熬津液而成痰”。可见内伤七情是痰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古医籍中记载的气痰、郁痰、风痰、惊痰、痰厥等,多与内伤七情有关。
, http://www.100md.com
    1.喜伤:暴喜伤心神,心气缓散不收,灵窍为痰所蒙,则见神志恍惚,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2.怒伤:暴怒伤肝,肝气郁滞,气机不畅,三焦不利,水液代谢失常,而生痰湿;或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生痰;或郁久化热,热灼津液成痰。所以《景岳全书》指出:“木郁生风,本肝家之痰”,“郁痰……兼怒者,宜抑肝邪”。

    3.忧伤:过度忧愁则情志沉郁,气机不能舒畅,伤及肺脏,进而子病及母,影响到脾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临床可见咳嗽痰多,脘闷腹胀,少气纳差等证。如《医门法律》指出:“多忧者伤脾气内郁,而食亦不化,气食痰饮,互结成癖”。

    4.思伤: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气机阻滞,水液升降失常,水湿内停,脾虚不运,湿聚成痰临床可见倦怠困重,痰多少食、嗜睡、心悸等症。

    5.悲伤:悲者气消,意志消沉,耗仿肺气,肺气虚损,宣降失常,水道不利,致生痰浊,或子病及母,脾病为生痰之源。
, http://www.100md.com
    6.恐伤:恐为肾志,其志过度则伤肾,肾气不固则下陷,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上泛而成痰,常见心惕不安,常欲闭门独处,如恐人将捕之。汪石山载有此案,服温胆汤而安。

    7.惊伤:惊则气乱,心神不安,神不守舍,舍空则痰生。正如朱丹溪所说:“病因惊而得者,惊则神出于舍,舍空得液则成痰,血气入舍,则痰拒其神不得归焉”。

    综上所述,情志的异常刺激,可以引起脏腑功能活动失调,水液代谢发生障碍,而生痰病痰证。痰病痰证的出现,又常表现出情志的异常改变。如痰癫多喜,痰狂多怒,痰郁多忧等等。

    (二)饮食失宜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但饮食内伤,亦是生痰病痰证的原因之一。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二者参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所以饮食内伤,主要病变在于消化系统,而伤及脾胃,聚湿生痰。
, http://www.100md.com
    因饮食而生痰病痰证,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饮食自倍、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正如《景岳全书》所说:“饮食之痰,亦自不同,有因寒者,有因热者,有因肥甘过度者,有因酒湿伤脾者,凡此皆能生痰。”朱丹溪也说:“痰之源不一……有积饮而生者,有多食而生者。”

    饮食自倍,食物不能及时腐熟运化,食滞过久,郁而化热生痰,所以《医学入门》指出:“食痰因饮食不化,结成痞块,橘半枳术丸。”这种病证,常见于小儿,因小儿进食常缺乏规律性,而脾胃的消化功能又较成年人薄弱。病情进一步发展可酿成“疳积”。

    饮食生冷不洁之物,或误服毒物,脾胃受伤,或劳役过度,乘因饮水,脾胃力衰,均可导致水饮内停,湿浊不化,聚而生痰。

    饮食偏食肥甘厚味,可以助湿生痰,体质丰腴,嗜酒好烟,可以积热酿痰。《河间六书》说:“酒性大热而引冷,冷与热凝于胸中,不散而成湿,故痰作矣”。王孟英亦说:“平日体丰多湿,厚味酿痰,或沉湎于酒,皆为酿痰之媒”。

    此外,环境区域,房劳吸毒,药石乱投,亦是生痰之诱因。

    根据以上所述,祖国医学中,关于痰证病因学的内容,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为主要。在痰证的发生方面,病因固属重要,但机体内部适应各种动因的能力降低,或在体质上的某些缺陷,是其发病的关键所在。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了致病因素是其发病的条件,而脏腑的虚实,机体的强弱,则是痰证生成的根本。,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