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83292
流派——特色中医的“百家坛”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18期
     所谓流派,是指不同观点的学术派别,亦称学派。任何学术领域,都不是一家独据的天下,总是呈现出学术多元、流派纷呈的局面,而生机与活力便随之而来,中医亦然。然而,流派的产生、形成、乃至传承、发展,却非易事。中医,本是独创空间较大、变通特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医家具有伶俐的天资、灵变的思维和灵活的方法,它要求医家不泥古法、知常达变、独辟蹊径。否则,只能是“匠”的水平,而达不到“家”的高度。

    研读历代医家传记,常常引我深思:在数千年的医史长河中,中医立足民间,多属个体,行走江湖,往来巷闾,以家庭诊所为基地,靠师徒传承而育人。既无行业组织,又无学界团体;全凭勤苦奋斗,以求生存发展;只靠真才实学,而谋技艺超群;四时专心敬业,经年面对竞争。古人将此类术精德诚的医生称为大医、良工、上工……然后依次是粗工、庸工、谬工。这第一类的医生便是杏林之雄才,医界之精英,学术之中坚,疗效之高手。正是他们,或跻身于医家之前列,或引领于医学之潮头;或擅长治某病,精专某科;或疗疾有高艺,针药有绝招。所谓技压群芳、艺高一筹者是也。在名家之中,有的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有的在学术上有所创新,领一代风骚,腾绝轨于前;成一世大业,振英声于后,所谓自成一派者是也。笔者以为,名医代代有,但不是所有名医都创立学派,而学派标新难,能创学派都必是一代名医。
, 百拇医药
    我们常说要突出特色,中医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医特色呢?医界强调把坚持辨证论治和注重发挥中药的独特疗效作为特色,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以为,继承和弘扬中医的不同流派,发挥其理论与临床特点,乃是突出特色不可或缺的。流派是特色中医的百家坛、百花园,它们充分显示中医的多元化、多途径和多面性,不仅理论多异,观点多样,诊疗多种,而且,殊途同归,效果如一,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不同学术流派的标新立异,百家争鸣,促进了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充实、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宝库。

    伤寒学派 创立于东汉之际。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理论与方药熔于一炉,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专门探讨伤寒杂病的诊疗规律。其书被奉为经典,其人被尊为医圣。从晋唐至宋元明清,研究者如云,历代不衰,各展所长,形成了时间最长,医家众多,影响最大,学术昌盛的伤寒学派。

    寒凉学派 又称河间派,金元大家刘完素主攻火热病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创“火热论”,疗疾多用寒凉药物。他不仅对中医病机理论的提高有很大贡献,并对后世创立温病学说大有启迪。因刘氏家住河间,又称河间学派。
, 百拇医药
    易水学派 金代医家张元素,河北易水人,在《内经》、《中藏经》的启示下,以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的论点来分析疾病的发生与演变,归纳用药,执简驭繁,创立了“脏腑病机学说”,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

    攻邪学派 金元大家张从正,强调“病由邪生,攻邪已(治愈)病”,主张治疗应以驱邪主,善用吐汗下三法,偏重攻法,反对滥用补法。从一个侧面深化了中医治则理论,并丰富了临床经验。

    补土学派 又称温补学派,金元大家李杲认为“人以胃气为本”,独重后天脾胃,创立“脾胃论”,长于温补之法。

    滋阴学派 金元大家朱丹溪受到完素“火热论”的影响,又接受李杲“内伤论”的观点,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新论,治病多用滋阴降火之法。

    温补学派 明代薛已、张介宾、赵献可、孙一奎、李中梓诸医家重视命门水火的研究。探讨脏腑病机逐渐侧重于虚损病证,形成了善用温补的特点。充实发展了命门学说,使中医理论有所突破。
, http://www.100md.com
    温病学派 明代末年,温疫流行,用伤寒治法无效,以明代吴又可为开创,清代叶天士、吴瑭为中坚,对外感热病的治疗规律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温疫病机和温病学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七大医学流派,成为祖国医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链条与脉络,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医发展、演变、日臻完善的轨迹。至于历史上的众多医家,其中包括那些名垂青史的历代名医,技艺高超,著述颇丰,但未有明显的学派倾向,亦不失为医界星空的一颗颗璀璨明星。

    中医流派是历史的产物,是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医界后人万分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教育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模式,基本上取代了沿袭数千年的师徒授受,而成为培养当代中医人才的主要途径,数以万计的学院派,成了中医界的主力军,这是中医事业和教育的一大飞跃。但是中医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临床实践与经验的积累,要靠医生的医疗水平与能力。因此,在培养共性的同时,要更注重培养和发展医者的个性。对不同流派的继承和实践,是造就特色中医的重要方式,也是繁荣中医学术,倡导百家争鸣,丰富中医内涵,呈现中医生机的有力保障。D4, 百拇医药(何少初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