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38896
保健品不该进药店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4日 《生命时报》 2008.11.04
     老祖宗曾教导我们:做人要安分守己;可这话要挪到商业经营上,就未必适用了。因为“跨界拓展”已成为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于是,做服装出身的有声有色地卖起化妆品;做方便食品的,在饮料界也闯出了一片天地。只是,凡事不能都遵循同一个定律,比如,药店拓展到卖起保健品,就不是件好事。

    何以这么说?我有自己的理由。药店通常是人们生病了才会去的地方,因而在药店中陈列的保健品,也就很容易被人简单地同病挂上钩,造成一种保健品可以治病的假象,此其一。其二,如果把保健品当作了药品会怎样?应该说,因为迷信保健品治疗功效而延误病情的例子并不多,但把保健品的适用人群,从所有人缩小到老年人及患者的情况却不少。如若人们都形成这样的观念,就会让保健品失去自己应有的价值——它原本是帮助健康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向老百姓澄清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药是治病的,作用相对更明显;保健品属于食品,没有治疗效果,强身健体的作用也是渐进且缓慢的。可现在从老百姓的反应来看,虽不能说没效果,但效果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标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药店中出售保健品,尤其是出售打着某某老字号药店标签的保健品,给了百姓不小的误导。

    不同于国外保健品多为营养补充剂的情形,在国内,牢牢占据药店一方柜台的保健品,多以中医药补品为主。而在中国传统医药中,又有着由来已久的“药食同源”理论,既然一枚大枣都能被看作中药,那么要把药店里由多味中药提炼制成的保健品,完全与药品分开还真不是什么容易事。因而,将保健品从药店柜台里“清”出来,就显得更重要了。

    平心而论,目前保健品销售有些混乱的局面,与其市场的不健全关系密切。毕竟,我国保健食品的历史不长,“保健”的概念是近20年才有的,而相关的法规也是直到1996年制定出来。国外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随着百姓知识水平的逐渐提高,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逐渐加强,把保健品和药品分开,让“保健品当药品”的概念降温也不会太难。▲, 百拇医药(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 徐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