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38771
乙肝治疗,重在双达标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8日 《生命时报》 2008.11.18
     世界肝病研究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于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本报记者亲临盛会。在5天的会期中,来自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知名专家济济一堂,共同分享了当前肝病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趋势。其中,关于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再次得到与会专家的共同关注。

    双达标: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指标

    我国是乙肝大国,但随着大量亚裔移民至西方国家,乙肝治疗已不仅是中国肝病学者,也是全球肝病学者关心的话题。在本届大会上,专家们重温了近年重要国际肝病会议关于乙肝防治的指南和共识,再次呼吁当前的抗病毒治疗需要进一步规范,再次强调对患者进行定时监测、同时严格把握停药时机。

    专家在发言中一致认可,目前慢性乙肝治疗最重要的短期目标是实现“双达标”,即实现乙肝病毒DNA抑制与e抗原血清学转换。一方面,由于乙肝病毒DNA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密切相关,因此抑制住其水平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疾病进程;另一方面,大量研究表明,乙肝患者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是免疫清除和疾病缓解的标志,也预示着他们此后发生肝癌和肝硬化的风险大大降低。专家指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应尽可能选择在两方面均有不俗表现的药物,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这两个指标。
, 百拇医药
    妊娠期妇女:特殊人群受关注

    本届大会较以往更关注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特别是妊娠期妇女的抗病毒治疗。妊娠期妇女抗病毒治疗一直困扰着肝病专家。这是因为大部分育龄女性开始治疗后,很有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服药。一方面影响生育,另一方面,一旦怀孕又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停止抗病毒治疗,由于母亲体内病毒复制量较高,仍存在母婴传播的危险,甚至在妊娠期间危及孕妇生命;如果坚持治疗,药物又很有可能伤及胎儿,导致畸形甚至胎死腹中。本届大会特别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与会专家指出,妊娠期妇女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潜在的风险和利益进行严格的评估,只有明确利益大于风险时方可开始治疗。至于药物选择,与会专家重新提到了2008年版《亚太肝脏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的建议:若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妇女发生怀孕,可继续使用妊娠B级药物。在目前的核苷(酸)类似物中,替比夫定是目前唯一获得FDA批准的妊娠B级药物,其他核(酸)类似物均为C级。上述建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替比夫定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 百拇医药
    替比夫定:最新研究证实其与恩替卡韦同样强效抑制病毒

    在目前上市的口服核苷类药物中,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都具有快速、强效抑制乙肝病毒DNA作用,但之前并没有直接比较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头对头研究。在此次大会上,韩国Dong Jin Suh教授公布在了他主持的一项最新的多中心研究,该研究比较了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早期乙肝病毒 DNA抑制程度。

    研究发现,患者分别服用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12周后,其体内乙肝病毒DNA下降水平相似,两组患者病毒清除率、受感染细胞的消亡率与阻滞病毒产生的效率相似。这一对比研究证明,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早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能力相等,都具有强效抑制病毒能力。

    替比夫定:最新研究提示其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在乙肝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何有的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自身可以将病毒清除,而有的患者会发展成慢乙肝,甚至肝硬化或肝癌?除了乙肝病毒毒力的不同,患者免疫系统对于病毒的反应也很重要,事实上,抗病毒药物如果能够同时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患者将从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此次大会公布了中国宁琴教授在小鼠肝炎病毒诱导的病毒性肝炎模型中进行的最新研究。在体外试验中,替比夫定可以促进TNF-α、IL-1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在体内试验中,替比夫定可刺激细胞因子γ-IFN的产生,抑制细胞因子IL-4的产生,同时明显改善肝组织纤维化,并提高小鼠的存活率。这一试验显示,替比夫定独立于抗病毒之外促进Th1细胞因子的生成,同时抑制Th2细胞因子的产生,提示这种抗病毒药物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该药在核苷(酸)类似物中,具有最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 (宋 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