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90594
饮食全球化与食物禁忌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3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饮食全球化与食物禁忌

     作者:柳已青

    在三鹿奶粉被检测出添加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下,阅读这本《恶魔花园:禁忌食物的故事》([美]斯图尔德·李·艾伦著,陈小慰等译,新星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32.00元),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饮食没有了禁忌,食品安全也就失去了底线。当然,今天的饮食禁忌更多是来自法律和道德律令。在我看来,正如康德墓碑上所镌刻的:“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缺少了信仰和禁忌的饮食,人如其食,社会也如它生产的食品,两个字,堕落。

    说到饮食与禁忌,二者似乎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就交织在一起。饮食是生命的核心,也是人类本能的享乐。禁忌是精神之诱惑,也是宗教必有之戒律。对古老的食物禁忌和规则,该书作者的态度是客观的:“这些古老的食物禁忌和规则,不论曾经如何荒谬和邪恶,它们为我们最常见的社交聚会注入了意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深刻。”

    《恶魔花园:禁忌食物的故事》以圣经中的七宗大罪(淫欲、饕餮、傲慢、懒惰、贪婪、亵渎、暴怒)来分门别类,以睿智的笔触介绍历史上曾被不同民族与文化视为禁忌的各种食物。伊甸园的禁果应该是苹果还是蕃茄?马铃薯为什么会成为懒惰的根源?希特勒杀人无数却是素食主义信徒、看到电影中动物受伤的镜头都会流泪?战争或是国家经济萧条,只是因为改变了饮食习惯?从质朴的马铃薯到珍美的鹅肝酱,每一种美味佳肴的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深不可测的危险,每一种平常的食物,在人类饮食的历史上,可能有着不可思议的饮食禁忌及缘由。当饮食禁忌都成为历史时,作者把“当什么都可以吃的时候,一切便索然无味”当做第八宗罪。
, 百拇医药
    另一本关于饮食的书,读起来给人以辛酸和沧桑感。《东食西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的书名让人想起西学东渐。事实上,这本探讨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如何风靡全球的书,和西学东渐走过的道路特别相似。刚开始是强大的排斥和阻力,或者被妖魔化,经过漫长的碰撞、交流,被接纳,直至受欢迎。如今,当我们慨叹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占领中国城市时,岂不知,中国餐馆和外卖店在西方的城镇也正遍地开花。在很多西方国家的每条高速公路边都有中式快餐店。书里书外,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这是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的滋味。

    我认为这书最精彩的章节,莫过于1900至1949年在华西方人的饮食体验。这些人既有迷上中国文化和风情的传教士、记者,也有来中国短暂访问的作家、官员。曾在青岛和北京住了25年的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在他的《中国心灵》一书中,回答东方教会了“我们”什么时,给出的答案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吃和吃什么”。英国诗人威廉·燕卜孙(曾在西南联大任教)、英国作家奥登、美国作家赛珍珠、美国女记者艾米丽·哈恩(通常被译作项美丽,诗人邵洵美的情人)在中国的上层社会和文艺圈如鱼得水,将他们在中国的饮食体验写到其作品中,也为中国饮食的全球化助了一臂之力。
, http://www.100md.com
    最合我的阅读胃口的,还是《明报·茶酒共和国》(黄苗子等著,新星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30.00元),文章够“味”。茶与酒,堪称代表了中国饮食的滋味和中国文化的精粹。书中文章在香港《明报月刊》刊登过,作者都是内地、香港、台湾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这样的结集,品质有保证,读起来很过瘾。像黄苗子、郑愁予、逯耀东等人的文章,文笔老辣,或浓烈似酒,滋味醇厚,绵远悠长,有飘飘欲仙之感;或清香如茶,袅袅茶韵,缕缕醉人,有高蹈出世之感。我平素对佛教植物感兴趣,曾写过一组随笔,其中有关于茶与佛的。在桑简流的《茶乘小引》及续篇中,发现饮茶与佛教的史料,非常开心,感觉如酒至微醺。

    在十一长假,读这本有嚼头的书,耐回味,一乐也。左手茶,右手酒,从晨到昏,天气微凉,秋高气爽,读书不能使人大醉,可我愿在书中长醉不醒。人生漫长,愿有茶酒共和。

    《东食西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 [英]J.A.G.罗伯茨著 杨东平译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28.00元,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