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46期
编号:11711443
从UEGW 2008看消化内镜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46期
从UEGW 2008看消化内镜进展

     本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共收到大会论文3000多篇,其中内镜相关研究的数量占第2位,仅次于炎性肠病。除了十多个分会场的演讲交流之外,大会还通过影像观摩、电脑模拟、动物模型操作等环节为参会者提供诸多动手机会。

    新型内镜显像技术令人眼界大开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可通过检测黏膜表面,实时获得组织学信息。意大利学者研究提示,该技术可有效评价乳糜泻患者肠黏膜的萎缩情况,减少了医生对黏膜活检的依赖。

    德国美因茨大学学者报告,他们采用共聚焦系统实时观测肝细胞的凋亡进程,加深了人们对细胞凋亡的理解。会上还展示了一种新型共聚焦微探头,该探头经由内镜钳道伸出,可应用于常规的胃镜、结肠镜及十二指肠镜,大大增加了设备的通用性,目前已应用于欧洲市场。

    微探头式细胞学内镜(endocytology)是另一种有望取得“实时活检”效果的设备,其放大倍数在1000倍以上,现已应用于人体,并取得初步成果。在谈到新技术对未来的影响时,意大利的科斯塔马尼亚(Costamagna)教授充满信心地说:“内镜成像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传统的黏膜活检”。
, 百拇医药
    技术革新让内镜操作得心应手

    自发荧光成像(AFI)为一种新型内镜显像系统,主要应用于胃、食管和结肠黏膜肿瘤性病变的筛选性检查。有学者报告,他们采用高清晰显像设备(HDTV)、窄带成像技术(NBI)和AFI相结合的三模式成像系统(trimodel imaging)检测巴雷特(Barrett)食管瘤变,该系统显示出与变焦放大内镜相同的效能。

    Pillcam SB胶囊内镜是目前筛查小肠病变的首选检查之一。最近,又有厂家新推出了Mirocam胶囊内镜,它采用新型人体介质传导系统取代无线电收发装置,可有效节约能源。在会上,有学者报告了1项小规模研究,比较了Mirocam与Pillcam SB两种胶囊内镜的诊断效能,结果提示,前者有效工作时间更长,到达回盲瓣比例更高,但两者诊断一致性具有显著差异。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两端均装有光电耦合元件(CCD)的Pillcam 结肠胶囊内镜应用于小肠检查,结果提示,胶囊的前后镜头所见确实存在差异,将其结合起来可提供更多信息,从而减少了重复检查。
, 百拇医药
    插入式小肠镜检查手段层出不穷

    双气囊小肠内镜(DBE)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之后又有厂家研制出了无外套管、仅在内镜头端安置气囊的单气囊内镜。最近,一种被称为NaviAid BGE的内镜另辟蹊径,它以传统推进式小肠镜为基础,镜身上绑定1个纤细的球囊鞘管,鞘管内行走气囊导管,后者头端装有一个气囊,而内镜头端另装有一个气囊。与DBE相比,该内镜所有的推拉操作均在明视下进行,且气囊导管全程受鞘管保护,故在推进过程中因内镜受反作用力而后退的情况可得到有效避免。该内镜潜在缺点是,由于传统内镜外径较粗(9.8~13.0 mm),在加装鞘管后存在物理特性恶化之虞。

    鉴于上述几种插入式小肠内镜存在的共同点,大会提议,将这些技术统称为球囊内镜术(balloon endoscopy)。

    内镜诊治GERD崭露头角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近些年消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有学者报告,他们采用NBI联合变焦放大内镜来观察常规内镜检查阴性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的食管下段黏膜,结果提示,其黏膜微血管形态已发生明显改变。
, 百拇医药
    与NERD相比,长期Barrett食管基础上发生的上皮内瘤变和癌变风险更令人关注,而其内科治疗效果常不尽人意,外科治疗又存在并发症风险。近年来,多项前瞻性研究证实,采用环周射频消融(HALO360)治疗Barrett食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肯定。

    该技术是通过缠绕在气囊上的细密电极与食管黏膜紧密接触而发挥作用。在操作中,先使用探路气囊对病变食管内径进行测量,之后沿着导丝退出探路气囊,插入射频消融气囊。消融过程由电脑自动控制,并可同时在内镜下对其进行监视。

    这套系统亦可装配在内镜头端,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一次只能灼除1/4周黏膜(HALO90)。该技术与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网篮式电灼装置有相似之处,但前者灼除面积大、灼除均匀、作用深度浅,且一致。该技术的缺点是成本过高,阻碍了其进一步推广。

    结肠镜插镜难题受到关注

    穿孔是结肠镜操作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日本学者提倡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结肠镜操作,其主要原因就是,操作者与患者之间能保持沟通,若能在患者产生疼痛时进行有效处理,便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穿孔发生。
, 百拇医药
    本次会议现场演示的一种ScopeGuide系统在解决结肠镜插镜的难题上进行了尝试。该系统使用的结肠镜自身具有感应装置,与系统连接后,可在附加的屏幕上显示出当前结肠镜在体内的姿态,操作者无须凭经验和尝试性拉镜、旋转等动作来进行间接判断,且能对解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零辐射的透视下结肠镜检查术”是此种技术的简洁写照。

    内镜附件得到蓬勃发展

    止血夹在溃疡性或血管性出血中的应用已获广泛肯定,目前已发展到可一次递送多枚钛夹,甚至能将已钳夹就位的钛夹取下后重新定位。自膨胀、可再次定位、便于回收的硅质支架已经用于食管、胃食管交界、胃流出道和十二指肠降段等多个部位。

    随着内镜下治疗的开展,出血已成为难以避免的问题,而视野不清严重妨碍了出血的治疗。具备额外注水通道的内镜可在治疗的同时随时清洗创面,擦亮视野,一经面世,便迅速在相关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 http://www.100md.com
    咽食管憩室(Zenker憩室)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食管憩室,其引起的症状可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既往,常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干预,但目前,在柔性内镜、套管支持下的氩离子凝固切开以及钳夹后切开等多种治疗研究相继开展,结果显示,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确切,重复操作次数少,且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新设备助NOTES一臂之力

    近年来,跨学科性内镜技术应首推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在本届会议上,展示了一种最新研制的变幅双钳道内镜(XGIF-2TQ160R),与传统的治疗型双钳道内镜不同的是,该内镜的两根钳道均具有能够互相垂直运动的抬钳器,可进行角度不小于90度的变幅,并清晰地读出腔镜操作的信息。

    目前,NOTES相关研究正在全力进行中,不久的将来,内镜医师甚至可能会面对纵隔肿瘤切除或腹腔淋巴结清扫,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