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服务
编号:11711254
“职业化”与“人性化”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家庭医生报》 2008年12月1日(总第1190期)
     如今有些医院的挂号系统由计算机操作,挂号处输入的患者姓名,会在电子候诊大屏幕及相关科室门口屏幕上显示,一目了然。同时广播里还要叫一遍患者姓名。对于医院采取的这种方式,有的市民觉得难以接受。(据《江南晚报》)

    自己的姓名被“公示”,有些人也许不当回事,但也有人觉得尴尬。这也不难理解——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个人隐私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包括健康状况在内的一些个人信息已是很多人不愿公之于众的东西。况且,“生病”又不是什么值得“昭告天下”的好事,对于病人来说,当然是希望“低调,再低调”。而现在,自己的名字又是登大屏幕,又要上广播,想保密也难了。

    其实,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尴尬远不止一个姓名被“曝光”。在医院的诊疗室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很多求诊心切的病人就挤在诊室里等候。于是,本来应该是“一医一患”的诊疗关系,变成了“一人就诊,若干人围观”的尴尬局面。这使得一些病人,特别是有“难言之隐”的患者,在众目睽睽之下很不好意思开口,讲述病情时只好吞吞吐吐,避重就轻,这样一来势必影响医生对病情的正确诊断。在一些医院的检查室,没有任何遮挡,患者不论是男女老幼,均被要求在众目睽睽之下宽衣解带,露出身体隐私部位接受诊查……

    对此,医院强调是便于管理的“职业化”需要。但接受医疗服务的人毕竟不是送检返修的机器,除了诊病治病的技术服务,医家也应该考虑到患者的精神需要,添加人性化的关怀。隐私的泄漏,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甚至愤怒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造成医疗诊断、处理上的困难。从这个层面来看,缺乏人本意识的“职业化”不但侵害了患者的利益,也为医患对立和医疗纠纷种下了祸根。

    如果医院方面能设身处地将自己摆到患者的位置上,其实还是能找到 “职业化”与“人性化”两全其美的办法。把挂号单编上号,用唤号码代替叫名字;在检查室挂一块帘子或树一道屏风……“职业化”与“人性化”就水乳交融了。, http://www.100md.com(江苏 奚旭初)